
六年级数学复习工作计划范文
时光飞逝,时间在慢慢推演,我们的工作又将迎来新的进步,该为自己下阶段的学习制定一个计划了。相信大家又在为写计划犯愁了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六年级数学复习工作计划范文,欢迎大家分享。
六年级数学复习工作计划范文1一、数和数的运算
知识要点:
1、数的意义
①注意小数与分数的意义对照,小数实际上是分母为10、100、1000……的分数,在写法上与整数相同。
②明确百分数的意义与分数、小数的意义有所不同,不能带有单位名称。
③明确数位和位数的区别。各个计数单位所占的位置,叫做数位。位数是一个自然数含有数位的个数。
④强调几位小数的判断与几位自然数的判断不完全相同,如:看小数部分是两位小数。
2、数的读法和写法
①在数的读法、写法训练时,要着重突出自然数中间、末尾有0的读写方法。
3、数的改写:
把较大的多位数改写成用万、亿作单位的数,有两种情况,注意不要混淆:
a如要求改写成以万、亿作单位的数,不满万或亿的尾数直接改写成小数。
b如要求省略万位或亿位后面的尾数。就要把原来的多位数按照“四舍五入”法写成它的近似数
4、数的大小比较
在比较数的大小时,要着重训练,学生能把几种不同的数化成相同的数再进行比较的能力。
5、数的整除
借助书中P86概念之间的联系网络图,帮助学生掌握概念之间的联系。
重点区分好质数、质因数与互质数这三个学生极易混淆的概念。
6、分数小数的基本性质
借助教材P87理解分数小数的基本性质内在联系然后得以应用。
7、四则运算的意义和法则
掌握四则运算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复习好如何对加、减、乘、除的计算进行验算。
增加一些利用四则计算各部分之间关系,求未知数X的练习题
8、运算定律和简便算法
运用实例,复习加法,乘法的运算定律,让学生体会到整数,小数,分数都可以运用运算定律。
2)通过实际应用使学生体会到一些定律可以扩展或逆反运用,减法、除法也有一些定律或性质可以用来简算。
9、四则混合运算
对于学习比较困难的学生,立足于正确计算,得到正确计算结果。
对于一般学生重点训练审题能力,能够确定题目中是否隐含着有关定律的因素。
对于学习有余力的学生,重点训练他们在计算过程中灵活地选用比较简单方法的能力。特别是根据题目的实际情况。创造条件使计算简便的能力。
二、代数初步知识
知识要点:
1、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方法
能熟练地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使之有进一步地理解和认识。
使学生建立起字母不单纯地表示某个数,他表示的是一种特定的量的意识。
能够熟练地根据字母所取的值,求出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值。
2、方程的意义和解方程的方法。
通过对式子地判断使学生加深对方程意义的理解。
掌握求方程的解,解方程有关的概念。
根据四则运算的意义,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熟练地解简易方程。但同时还要训练学生能够将原方程经过整理成为符合四则运算基本形式的方程的能力。
解方程的四种方法。
a、如:x—6=20xx÷x=65x=25等方程可以直接用加、减、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求出x的值
b、先把含有未知数x的项看作一个数,然后再去解,
如:2x+9=356x—4=30等方程,可以先吧2x、6x,等会有未知数的x项看作一个数,待求出它们的值之后,、再按四则计算当中各部分间的关系,求出方程的解。
c、按四则运算的顺序先计算,使方程改变形式,然后再解,
如:×4=10
3/5×—x=要先求出×4,3/5×的积,使方程分别变形为:4x—14=10—x=再解。
d、选利用运算定律使方程变形,然后再解
如:2/3x+1/2x=42,—6=32等,先利用运算定律使方程变形为(2/3+1/2)x=42,()x—6=32,然后计算括号内的运算,使方程变形为:11/6x=42,—6=32,最后再解。
3、比例的性质
加深理解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理解比与分数、除法间的关系。
做好比与分数、比和除法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这三者是有联系的,但绝不能认为比就是除法,就是分数,它们是有区别的。比是表示两种量之间的某种关系的。除法则是一种运算,而分数是一种数。
引导学生建立比与分数自觉转化的意识。如:甲、乙两数的比是5:4,由此可知,乙数与甲数的比是4:5,乙数相当甲数的4/5,甲数则是乙数的倍,甲数是甲、乙两数之和的5/9,乙数则是这两个数和的4/9等等。这样对于培养学生求异思维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大有益处。
4、化简比和求比值的方法
能够熟练地化简比和求比值
正确区分化简比和求比值,化简比要保持比的形式;求比值是表示前项与后项的商,结果可是整数、小数、分数。
5、比例尺的意义及其应用
进一步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并能熟练地解比例。
进一步理解比例尺的意义,使熟练学生能够熟练地应用比例的知识。正确地求出平面图的比例尺,以及根据比例尺求出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
在学习比例尺中,要突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这个关系式,比例尺与一般度量长度的尺不同,它是个比,不应带有单位名称。
训练学生会看图上附有的注有数量的线段的比例尺,以及后项是1的比例尺。感受到比例尺的前项是1的比例尺可以把实际距离缩小到图上,后项是1的比例尺可以把实际长度放大的现象。
注意比和比例的区别,它们都是表示关系的,比是表示比的前项和后项间相除的关系的,所以它只有两项;比例是表示两个比相等关系的,所以它有四项:
6、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
进一步理解正、反比例的意义,了解比、比例、正反比例间的联系与区别。
能根据y/x=k(一定)和xy=k(一定)的关系式,正确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成正比例的关系,还是成反比例关系。
三、应用题
知识要点:
1、简单应用题的基本数量关系。
在复习简单应用题时,应着重加深学生对数量关系的理解,掌握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
通过改变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和未知条件位置,进行改编应用题地训练。
2、简单应用题的基本结构和分析方法。< ……此处隐藏2938个字……复习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和提高所学知识,并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通过复习使学生打好数学基础,提高学习能力,培养学习习惯,做到好中差衔接准备。
二、复习目标
1、对本学期所学习的有关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可能性以及综合应用四个领域的知识进行系统的整理与复习,从而使学生的数学知识得以巩固、深化,进而牢固掌握,数学技能得到进一步提高,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得到加强,各种能力得到更好的发展,为进一步学习打好基础。
2、在复习同时有意识的链接旧知识。
3、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了解学习数学的价值。
三、复习原则
1、系统性原则。带领学生按单元整理复习,巩固基础知识。
教师要按单元抓准知识的重难点,进行相关知识的整合与链接,使之形成完整的知识网络。例如应用题的复习,可由简单的分数应用题链接到稍复杂的复合应用题,将知识整合链接起来,进一步理解数量之间的关系,提高分析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2、针对性原则。加强计算能力的训练。平时教学中发现学生的计算能力普遍较低,所以在复习的时候要特别加强计算能力的训练。让学生计算能力训练不只是简单的机械重复训练,而是要让学生掌握正确的计算方法和策略。让学生记住“一看二想三算”看清题目中的数、符号;想好计算的顺序,什么地方可以口算什么地方要笔算,哪里可以简便计算;最后动笔算。针对班情做好分层训练,这样才能提高学习效率。
3、综合性原则。为了适应新课标的精神,加强知识的综合应用以及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提高学生分析能力,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贯彻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的原则。
四、复习措施
1、全面系统地对所学知识知识体系进行梳理,查漏补缺。
2、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组织讨论、合作学习等多形式的组织复习活动,让学生参与复习的全过程,巩固已学过的学习方法,不断提高自学能力,培养探索精神。
3、加强知识的纵横联系,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主动地进行复习和整理,重视在学生理解基本概念、法则、性质的基础上注意加强知识间的联系,使学生获得的'概念、法则、性质系统化。对于易混淆的内容要加强比较,(如求乘法结合律与乘法分配律)使学生明确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4、强化应用题的基本训练,常见数量关系的积累和运用,使学生牢固掌握应用题的解题步骤和基本方法,能正确辨析乘、除法应用题,不断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与解题能力。
5、强化能力培养。在复习数学基础知识的同时,注意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如,复习四则运算,在学生理解运算法则的基础上,经常性地进行训练,不断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培养学生合理、灵活运用计算方法的能力。又如,复习圆的周长和面积时,通过各种直观手段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测量和画图的技能。
6、加强反馈,注意因村施教。复习时要注意抓重点,有针对性,加强反馈,及时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调节教学过程,使各种程度的学生得到有效发展。
7、适当补充设计练习题,强化训练,进一步发展他们思维的灵活性,提高综合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8、做好复习转差工作,尤其要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重点辅导。并成立互帮小组。结对子,一帮一。在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帮助下,使后进学生争取在期末达到合格。
9、以说代做,以听代练,以练代讲,有重点、有系统的进行有效复习检查。
10、重视测试。通过单元测试和综合测试卷,让学生对本册教材的学习内容达到融会贯通。测试评卷时,注重激发学生竞争意识,以口头表扬和发奖状(优秀奖和进步奖),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六年级数学复习工作计划范文5小学数学毕业总复习无论是对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的水平层次,还是对教师全面提高教学效益都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和作用。为切实抓好总复习工作,全面提高六年级教学质量,特拟订以下复习计划。
一、复习目标:
1、使学生比较系统的牢固的掌握有关整数、小数、分数、比和比例、简易方程等基础知识,具有进行整数、小数、分数四则运算的能力,会使用学过的简便算法,合理、灵活的进行计算,会解简易方程,养成检查和验算的习惯。
2、使学生巩固已获得的一些计量单位的大小的表象,牢固的掌握所学的单位间的进率,能够比较熟练的进行名数的简单改写。
3、使学生牢固的掌握所学的几何形体的特征,能够比较熟练的计算一些几何形体的周长、面积和体积,巩固所学的画图、测量等技能。
4、使学生掌握所学的统计初步知识,能够看和绘制简单的统计图表,并且能够计算求平均数问题。
5、使学生牢固的掌握所学的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和应用题的解答方法,能够比较灵活的运用所学知识独立的解答不复杂的应用题和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复习重点:
1、整、小、分数四则运算,混合运算和简算,解方程和解比例。
2、复合应用题、分数、百分数应用题。
3、几何形体知识。
4、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复习难点:
1、使学生对所学基础知识┄概念、性质、法则、公式以及常见数量关系系统化,并能融会贯通。
2、灵活解答应用题的能力和方法。
3、准确的进行计算。
四、总复习复习措施:
1、在复习分块章节时,重视基础知识的复习,加强知识之间的联系,使学生在理解上进行记忆。比如:基础概念、法则、性质、公式这类。在课堂上在系统复习中纠正学生的错误,同时防止学生机械的背诵;对于计量单位要求学生在记忆时,理顺关系。
2、在复习基础知识的同时,紧抓学生的能力。
⑴在四则混合运算方面,既要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率,又要培养学生善于利用简便方法计算。利用自习与课后辅导时间对学生进行多次的过关练习。
⑵在量的计量和几何初步知识上,多利用实物的直观性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利用习题内型的衍射性指导学生学习。
⑶应用题中着重训练学生的审题,分析数量关系,寻求合理的简便的方法,讲练结合,归纳总结,抓订正、抓落实。
3、在复习过程中注意启发,加强导优辅差。对学习能力较差,基础薄弱的学生,要求尽量跟上复习进度,同时开“小灶”,利用课间与课后时间,按最低的要求进行辅导。而对于能力较强,程度较好的学生,鼓励他们多看多想多做,老师随时给他们提供指导和帮助。要做到突出尖子生,重视学困生,努力提高中等生。
4、在复习期间,引导学生主动自觉的复习,学习系统化的归纳整理,对于学生多采用鼓励的方法,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5、加强审题训练,提高解题能力。在复习时,教师应切实加强学生认真读题,审题习惯的培养。让学生在读题时读清、读透。
6、在复习当中,对于学生的掌握情况要及时做到心中有数,认真与学生进行反馈交流。以达到预期的复习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