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职场文书 > 工作计划

六年级教学工作计划

时间:2023-06-26 11:54:47
关于六年级教学工作计划模板锦集八篇

关于六年级教学工作计划模板锦集八篇

光阴迅速,一眨眼就过去了,我们的工作又进入新的阶段,为了今后更好的工作发展,先做一份工作计划,开个好头吧。相信许多人会觉得工作计划很难写吧,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六年级教学工作计划8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六年级教学工作计划 篇1

本册教材编写特点

1、重视研究图形的特征,鼓励学生猜想和估计,加强操作,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第十册已经教学过长方体和正方体,它们都是由几个平面图形围成的几何体。本册教学两种新的立体图形:圆柱和圆锥。这两种立体图形都是含有曲面的几何体。教材教学时,同以前各册一样,重视加强学生的操作,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教学每一种形体时,都引导学生先观察形体的特征,然后进行一些实验。教材鼓励学生联系已有知识对新学习的内容先猜一猜或估一估,在猜测或估计的基础上进行实验和推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此外,本册教材在联系实际方面也有所加强。一方面在教学形体概念加强联系周围的实物,另一方面适当增加了实践活动和先测量物体再计算表面积或体积的练习题。

2、加强看懂和分析简单统计图的训练,注意要求适当。

本册教材继续加强看懂和分析简单统计图的训练,为此,例题中在统计图后面提出几个问题,让学生看图回答。有的练习题还专门安排看统计图回答问题。考虑到制作简单的统计图对小学生来说并不是很容易的,教材中一方面注意说明制作统计图的一般方法和步骤,另一方面在安排练习时基本上都安排半独立完成的。以免对制作统计图的要求过高。

3、突出比例的概念,加强知识间的联系。

正比例关系和反比例关系,实际上是一种函数关系。修订后的教材中,比例知识趋于简化,教学的重点是正、反比例的概念,用比例知识解应用题只保留一些较简单的。本册教材为了突出比例的概念的应用,作了以下几点改进:⑴把比例尺安排到比例的概念教学之后教学,加强比例尺与比例概念的联系,这样既有助于学生加深理解比例的概念,又便于学生运用比例的知识和解比例的方法来解决有关比例尺的计算问题。⑵教学正比例概念之后接着教学反比例概念并增加两个概念的联系和对比。⑶在比例知识解应用题的最后增加了用不同知识解的练习题。通过这样的教学,可以加强整数、分数运算和比例之间的联系,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加强数学知识的整理,使所学的数学知识系统化。

本册教材的最后一个单元是总复习,把小学阶段所学的主要内容进行系统的整理和复习,使学生对所学的数学知识得到巩固和加深,计算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更好地达到小学数学教学的目标。本册教材对这一单元的编写作了以下几点改进:⑴把小学的数学内容分为整数和小数、简易方程、分数和百分数、量的计量、几何初步知识、比和比例、简单的统计七部分,依次分别复习。⑵在复习每一部分知识时,注意加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⑶选用适当的方式帮助学生回忆并整理所学的数学基础知识。⑷在练习中既注意基本的训练,又注意适当加强灵活和综合运用知识的练习,以利于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题能力。

5、继续加强能力的培养。

本册教材继续加强能力的培养,做法与前几册基本相同,另外还结合本册特点加强灵活运用知识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的培养。

⑴培养分析、比较和综合能力。⑵培养抽象、概括能力。⑶培养判断、推理能力。⑷培养迁移类推能力。⑸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⑹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经历观察、操作等活动的过程中认识圆柱和圆锥的特征,能正确地判断圆柱和圆锥,理解、掌握圆柱的表面积、圆柱和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会正确地进行计算。

2、使学生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了解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了解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绘制方法,初步学会用复式折线统计图表示统计的数据,会对复式折线统计图进行简单的分析和判断。

3、使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解比例;认识比例尺,会看比例尺,会进行比例尺的有关计算;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能够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理解用比例关系解应用题的方法,学会用比例知识解答比较容易的应用题。

4、使学生通过系统的复习,巩固和加深理解小学阶段所学的数学知识,更好地培养比较合理的、灵活的计算能力,发展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并提高综合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年级教学工作计划 篇2

一、课程目标:

1、引导学生探究物质世界、生命世界、地球宇宙世界中非生物和生物个体的结构功能,以及由不同个体或成员按照一定结构层次所构成的系统,研究某些系统是如何通过相互作用而达到平衡、保持稳定的。

2、从系统的角度更好地认识每一组成部分的结构和功能以及相互联系与作用,激发学生欣赏一些结构、系统本身及其与自然、环境之间形成的美。

3、帮助学生梳理所学的知识,理解、升华一些科学概念和规律,综合运用科学研究方法,总结科学探究活动的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类比、联想、推理、归纳、概括等能力,能过搭建模型,分析系统的构成,培养学生的空间想像能力和创造力,帮助学生逐渐形成在研究某个具体事物时要从系统的角度用联系和发展的观点去分析。

二、指导思想:

1、以《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指导,全面落实《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提出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进行科学启蒙教育,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为学生后继的科学学习和其他学科的学习,乃至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2、在充分考虑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将学生发展的需要、社会发展的需要、科学素养的诸要素有机地结合起来,追求科学性、实用性、教育性、普适性的统一。

三、教学目标:

1、能运用访谈、调查、网上查询等方法搜集获得相关的资料;能使用显微镜观察出较微小的生物或生物细小结构;能通过观察的出一个小生态系统中包含的各种动植物;能有根据地设定标准对纷繁的事物进行合理分类;能在接触各种事物的过程中发现值得探究的问题,并能说明自己是如何想到这些问题的;能用类比或联想的方法对所要探究的问题进行假设;能设计实验或类比实验证实自己或别人提出的假设;能想出多种解决问题的办法,并能说明理由;能运用各种方法分析出各种事物和现象的结构、特点、关系、产生原因、异同点等,并能对自己的分析结果说明理由;能根据设计方案利用简易材料独立地制作各种模型;能正确使用各种常见的方法对事物的特点、特性及数量进行测量或估算;能从实验结构或曲线图中分析或推测出相关的结论;能选用各种恰当的方式或方法把事物的特征、发展变化过程、研究结果等展示出来;能综合运用各种科学方法和技能。

2、能大胆地进行设想和推测,敢于发展自己的 ……此处隐藏9071个字……根据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关于遗传和变异现象的内容要求来建构的,是在学生已学习了生物繁殖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生物的遗传与变异现象的重要单元。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生物的遗传现象;第二部分,生物的变异现象;第三部分,了解人类对遗传、变异现象的探索。

第三单元《进化》是根据《课程标准》生命世界中关于生物进化的内容要求来建构的,这是在学生已学习了生物的繁殖、遗传与变异现象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生物进化的重要单元。本单元重点就生物进化的证据(化石告诉我们什么)、生物进化的原因(适者生存)以及生物进化的理论(达尔文的自然选择)等方面作了比较系统的介绍,并且对恐龙消失等热点话题进行了交流、推理和解释。同时,在带领学生探索生命如何进化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了解环境对生物的作用,进而形成自然选择这一生物进化的基本观点,进一步加深对生物与环境关系的理解,为后面继续学习生物与环境的内容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四单元《共同的家园》依据《标准》中关于生物对环境的适应这部分内容来进行建构的。这一单元主要是引导学生认识植物、动物以及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从寻找生物的家园入手,去认识生物的栖息地,动植物为了适应环境在形态和习性上的特征,同一栖息地上生物之间的关系,以及保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使学生逐步认识到生物和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生物要适应环境,同时又作用于环境,生物和环境的相互作用形成了生态系统,只有生态平衡,生物和环境才能共生共长。同时,使学生认识到人类是自然的一部分,既依赖于环境,又影响环境,影响其它生物的生存。

第五单元《神奇的能量》是依据《标准》中关于“能量的转换”等具体内容标准建构的,是小学阶段学习物质世界内容的最后一个单元。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四部分:第一部分,介绍能量;第二部分,说明能量可以进行转换;第三部分,介绍能源。第四部分,倡导节约能源和开发新能源,教育学生节约能源。

第六单元《拓展与应用》主要是依据《标准》中关于“能把探究过程中习得的知识、过程与方法运用于新的情境中”的要求来建构的。本单元的关键词:拓展、应用。拓展表现在解释中,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释现象,拓展所学。应用是拓展的操作形式,是将原理予以实际运用的过程。

三、教学目标:

(一)、过程与方法:

1、能够收集自己从出生到现在的各种成长数据。

2、能够利用简单表格、图形、统计等方法整理生长过程中的各种数据。

3、能尝试用不同的方式分析和解读数据,对生长过程中现象作出解释。

4、能够提出有关进化的问题,并设法找到答案。

5、运用多种方法查阅信息源,了解化石和活化石的有关资料。

6、利用已有知识与经验探究化石的成因。

7、制作化石模型。

8、能够对生物的进化、适应和灭绝现象作出合理的解释。

9、观察校园或者自己居住环境中的小动物以及它们的栖息地。

10、收集各种环境中的动物及其相关资料。

11、收集各种食物链的资料。

12、会做叶子制氧、茎输送水份,根吸水的实验。

13、能够进行生物食物链的模拟活动。

14、能够做一个简单的生态瓶。

15、能够制作火箭用其发射器等能量置换玩具等装置。

16、能够用查阅资料的方式了解有关能量的知识。

17、能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述对能量的研究过程的结果。

18、能够用可待续发展的眼光看待能源问题。

19、对提出的问题有较清晰的认识。

20、能够就问题提出方案。

21、能够依据方案收集数据并做简单记录。

22、能分析和调整自己所设计的产品,说明调整的意义。

23、能够表达、交流、评价自己或小组的研究结果。

(二)、科学知识:

1、知道人的一生生长的大致过程。

2、知道青少年身体发育的特点。

3、了解青春期的主要身心发展的特点。

4、了解影响健康的各种因素。

5、认识到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性。

6、知道生物是不断进行的。

7、了解进化的历程、规律和趋势。

8、认识一些有代表性的化石和活化石。

9、知道化石的成因。

10、对有关恐龙的知识有一定的了解。

11、知道达尔文经典进化论的基本观点。

12、了解寒武纪生命大爆发现象。

13、了解辽西古生物学新发现。

14、意识到生物依赖环境生存,理解环境为生物生存提供必要的条件。

15、了解生物栖息地的组成。

16、了解食物链的组成。

17、知道生态平衡对于人类的重要性。

18、知道能量能使物体工作或运动。

19、知道能量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20、知道有些能源可再生的,有些能源是不可再生的。

21、知道地球上几乎所有的能量都来自于太阳。

22、知道怎样节约能源。

23、认识几种新能源。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尊重证据。

2、愿意合作交流。

3、珍爱生命。

4、体会到合作与交流的重要性。

5、意识到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能辩证地看待科学技术对人类的影响。6、愿意为遗传和变异这个科学事业做更大的贡献。

7、关注与进化有关的有趣问题。

8、体会到生命进化的艰难与辉煌,进一步加深珍爱生命的情感。

9、体验到科学探究中证据、逻辑推理及运用想像建立假设和解释的重性。

10、感悟到人应与环境和谐相处。

11、呵护生物的家园,能自觉保护生物的生存环境。

12、能意识到人类是自然的一部分,既依赖于环境,又影响环境。

13、意识到生物多样性对于人类的重要性。

14、关注与能源有关的社会问题。

15、意识到能源危机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16、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参与生活,愿意进行新的尝试。

17、意识到科学技术会给人类与社会发展带来影响。

四、方法措施:

1、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2、把握小学生科学学习特点,因势利导;

3、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4、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5、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

6、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

7、各班建立科学学习合作小组,让学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帮助、研讨中学习;

8、给学生提问和假设机会,并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寻找证据进行验证,经过思维加工,自己得出结论,并把自己的认识用于解决问题的实践;

9、充分运用各类课程资源和现代教育技术。

《关于六年级教学工作计划模板锦集八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