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说课稿

说课稿

时间:2023-05-16 20:27:17
关于说课稿

关于说课稿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说课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关于说课稿1

各位评委,上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一节“认识地球”第一课时的内容。今天我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围绕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程序和说课堂总结、说达标检测六个环节进行。

一、说教材。

本节教材包括地球的形状、地球有多大、地球仪、地球的运动等四部分容。 “地球的形状”对应的课程标准是“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地球有多大”对应的课程标准是“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地球仪”对应的课程标准是“运用地球仪,说出经线与纬线、经度和纬度的划分;在地球仪上确定某地点的经纬度;“地球的运动”对应的课程标准是“用简单的方法演示地球自转和公转;用地理现象说明地球自转和公转”。因此,依据课程标准确定“地球仪”是本节的教学重点;“地球的运动”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一)知识与技能:

1、能提出证据说明地球是个球体。

2、知道地球的大小,会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

3、运用地球仪,找出地轴、南北两极、经线、纬线、赤道、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课文的阅读,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

2、通过组织学生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精神。

3、通过观察事物和制作地球模型,锻炼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人类逐步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使学生受到科学史教育,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

二、说教法。

新教材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促使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为突破口,使教材符合学生的实际,因此我根据本节教材的特点采取了以下几种教学法:

1、情境引导法:运用讲故事的方式,引导学生认识地球被确定为球形这个艰难漫长的过程,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索的积极性。

2、直观教学法:通过观察地球仪和多媒体演示,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空间想像力,深入掌握地轴、南北两极、经线、纬线、赤道、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等方面的知识。

三、说学法指导。

1、通过辨图、识图让学生掌握学习地理的基本地理技能。

3、通过完成课堂练习,及时巩固所学的知识。

四、说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苏东坡有这样的诗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以前正是因为人类生活在地球上,受科学技术条件的限制,人们无法看到地球的全貌。那我们生活的地球是个什么形状呢?这样设计的目的是引入热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这一环节大约需要1分钟。

2、教学新课:

由于“地球的形状”对应的课程标准是“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为此我这样设计:

(1)展示PPT:地球卫星图片。

(2)展示ppt:盖天说和浑天说的图片。

(3)展示对媒体动画:麦哲伦环球航行示意图。

让学生们阅读课本 “认识地球形状阅读”部分的内容,了解最初对地球认识的三个过程:“盖天说”、“浑天说”、球体。然后设置问题:我们现在都认为地球是球体,那么有

没有谁能举出生活中见过的事例来说明地球是球体呢?给学生一分钟小组交流。设置这个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形成观察生活现象的习惯。

(4)通过展示ppt上的图片:

事例一:人观察船向远处航行所观察到的船身的变化情况。

事例二:月食观察月球上地球的影子。

事例三:从不同纬度看北极星与地球的高度角。

来补充学生的讨论结果。这一环节大约需要8分钟。

(5)通过过渡语:我们认识了地球的形状,再来认识一下地球的大小。从而引入到下一个学习内容:地球有多大。这部分对应的课程标准是“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

为此,我这样设计:

出示图片“地球基本数据”,让学生尝试用语言描述。这样设计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这一环节大约需要3分钟。

(6)通过过渡语:地球这么大,研究起来不方便,怎么办呢?人们想了一个办法,按照一定比例将地球缩小形成一种仪器叫———地球仪。从而引入下一个学习内容————地球仪。“地球仪”对应的课程标准是“运用地球仪,说出经线与纬线、经度和纬度的划分;在地球仪上确定某地点的经纬度;

为此我这样设计教学过程:给每一个小组一个地球仪,要求各小组观察小地球仪,合作完成下列内容:

1、找出北极、南极、赤道、地轴、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

2、观察纬线和经线并归纳出它们特点。

3、观察纬度和经度的划分,并归纳出纬度和经度的变化规律。

4、阅读课本,找出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由于这部分内容难度挺大,加上初一学生各方面的能力较低,所以预先准备好导学案,让学生参照导学案来合作完成,这样就降低了学习的难度。最后让各小组分别呈现合作结果,师生共同总结、评价。由于这部分内容是重点,而且难度大,为此我设计了一个反馈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来巩固所学内容。这样设计的目的是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这一环节大约需要25分钟。

五、说课堂总结:

通过让学生谈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关于说课稿2

一、说教材

在日常生活中,学生看到过月亮是有圆缺变化的,能够知道农历十五是满月。也了解了月球是自身不会发光的,我们所看到的月光是月球反射的太阳光;月球在绕着地球逆时针运行等。本课就是在此基础上教学的。

二、说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月相在一个月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形状。

2、月相变化是月球围绕地球公转过程中形成的,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 过程与方法:

1、持续地观察月相的变化过程。

2、根据已有的现象进行简单的逻辑推理而做出假设,同时能在小组学习中收集整理别人的观点,并且根据一定的事实对自己的假设进行调整。

3、初步学习利用模型来解释自然现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学生坚持记录的习惯。

2、初步形成观察月相的兴趣。

【教学重点】月相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形状;月相的变化是有规律的。

【教学难点】要求学生持续一个月进行观察,在观察过程中详细记录月 ……此处隐藏21612个字……联系的过程。

对于刚刚入学的孩子来说,虽然汉语拼音字母他们很少见过,有的甚至从未见过,但用这些字母标识的语音在儿童口语中是经常出现的。只要我们在教学时善于借助儿童已有的口语经验和生活经验,就可以化难为易,大大提高汉语拼音学习的效率。基于这样的考虑,

1、利用情境动画激活儿童的生活经验,如:教学ie时,看语境图,师述:瞧!这是一棵什么树呀?(椰树)利用椰的音帮助学生学习。

2、借助儿童已有的口语经验来学拼音。如:学习er的四声时。让学生从生活中,找到er四声的朋友,四声的学习不是孤立的,给予了生动的情境和语言环境,把学习拼音和发展语言有机结合起来。丰富的感性知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拓展了思维,并且培养了学生对语言的兴趣,发展了学生的语言能力。

这节课,总体我觉得过度衔接比较自然,但是课时时间有些前松后紧,导致后面学生讲故事的时间不够用,匆匆下课,没来得及让更多的学生去实践,今后在这方面要注意。

关于说课稿15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你们好,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称赞》,下面我就从说教材分析、说教法、学法、说教学流程、说板书设计等五个方面展开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分析

第五单元的主题就是“友好相处,团结合作”。无论是识字、童话、口语交际、展示台都贯穿了沟通、交流、合作、分享等观念。《称赞》一文通过小刺猬和小獾互相称赞的事情,让学生感受真诚的称赞会给人带来自信、勇气、快乐。课文文质兼美、寓意深刻、既能让学生学习语言,又能在情感上受到感染和熏陶。

二、说学情

二年级的学生已经积累了一些识字方法。但对理解词语、感悟文本能力还比较薄弱。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发现他们喜欢发现别人的不足,不善于真诚的称赞。

三、说教学目标

结合课标要求及对教材和学生分析确定以下教学目标、重难点

1、认识10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积累运用语言的能力。

3、激发学生善于发现别人身上的长处、并给予真诚的称赞。

教学重点: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体验相互称赞的快乐。

教学难点:小刺猬是如何发现小獾优点、并给予真心称赞的。

四、说教法学法

二年级学生年龄小,好动、好玩、好奇心强,主要依赖于直观教具进行思维。根据这一特点,我在教学过程中以情境教学为主,创设学生喜欢、熟悉的游戏活动情境,并运用以读代讲法、讨论法、启发点拨法让学生充分去感受发现,获取新知。

新课标指出,在重视教法研究的同时,要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注重对学生参与学习过程的引导,因此在教学中,我主要指导学生掌握自主识字法、合作探究法、多种形式朗读法。

五、说教学流程

(一)谈话引入 揭示课题

1、同学们,你受到过别人的称赞或者称赞过别人吗?心情是什么样的?(学生自由说)

2、引入: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有趣的故事,故事的题目是《称赞》,(板书课题)想听吗?

【设计意图: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感受理解称赞,为学生进入文本降低难度。】

(二)初读课文 自主识字

1、课件播放《称赞》的故事视频,学生倾听。

2

【设计意图:争取让学生将课文读正确、通顺、流利、这样的阅读要求不仅培养了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而且也是培养学生随文识字的能力的过程。】

3、小组内交流识字方法。

4、创设情境自主识字

(1)创设情境,认读“火车”上的生字词,重点指导“瞧”、“傍晚”的意思和“粗糙”的读音。

(2)小游戏:抢摘苹果。课件出示苹果树,利用苹果卡片引导学生认读本课生字及形近字。

5、教师指导学生写字:板和椅;学生在写字本上练习书写。

【设计意图:识字教学中采用先随文识字再分步强化的办法。不仅培养了学生灵活自主识字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生生互学、生生互助的能力,并采取多种办法帮助学生巩固识字。】

三、图文结合 感悟课文

1、感受称赞之真诚

(1)仔细观察第一幅图,说说你发现了什么?读一读课文中的有关句子。

(2)学生自由介绍自己的发现。

(3)引导学生体会小獾此时的心情。把小刺猬对小獾的真诚的鼓励和称赞用朗读体现出来吧。

2.感受”称赞”带来的变化。

(1)(出示图2)想一想:为什么一句称赞的话会让小獾有这么大的变化?划出有关句子。

(2)看一看:通过图片的对比感受小獾的前后巨大进步。理解“泄气”和“自信”,带着自己的体会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3)读一读:通过分行读、分角色读等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感受称赞带来的变化。

3、体会互相称赞带来的无比喜悦。

(1)(观察图3、4)重点指导学生读出“高兴极了”的语气。

(2)想一想:课文还有哪一段写到“高兴极了”?说话练习:-----极了------极了。

(3)抓住“两次?高兴极了”是因为什么这一问题,体会称赞的作用。

(4)分角色朗读,回顾全文进一步体会称赞带来的快乐。

(5)想一想:假如小刺猬一开始不是称赞小獾,而是取笑他的板凳做得很粗糙,会有什么样的结果?

【设计意图: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理解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与文本进行真正对话;通过角色互换、体验阅读,大胆假设再一次体验称赞的神奇魅力。阅读能力就在学生在入情入境的充分阅读、感悟中得来。】

四、对话文本,学习称赞

1、课件出示称赞的要求:我们身边值得称赞的同学,你认真的观察过他们么?愿意把真诚的称赞送给他们么?

2、学生自由表达。

3、教师总结送给小诗。

【设计意图:“语文的外延就是生活的外延”用一双欣赏的眼睛看世界。是值得学生受用一生的好品质。本文的情感熏陶就在这潜移默化的一个个生动的小片段中得来。达到了润物细无声的境界。】

( 五)拓展延伸 陶冶情感

现在,大家愿意真诚地把你的圣水洒向身边的人了吗? 同学们回去后自己制作阳光卡片,在卡片上写上你想说的话,送给你想称赞的人。让阳光自信好心情永远伴随在我们的左右。

【设计意图:作业设计体现明理重导行的理念,亲身体验称赞的魅力。回去后自己制作阳光卡片在卡片上写上你想说的话,送给你想称赞的人。相信学生必会有所触动、有所行动。】

六、说板书设计

称赞

刺猬 一个比一个好 小 獾 (泄气——自信)

小獾 没见过这么好的苹果 小刺猬 (消除疲劳)

【设计意图:板书也是围绕着称赞来设计的,称赞架起友谊的桥梁、还让人消除疲劳,由泄气变得自信,板书好似一个微型教案浓缩了文章的精华,突出了文章的主旨。相信会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

《关于说课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