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斑羚飞渡》说课稿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说课稿准备工作,说课稿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么什么样的说课稿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斑羚飞渡》说课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斑羚飞渡》说课稿1各位领导,评委老师:大家晚上好!
我是来自文学与新闻学院2011级汉教二班的王年杰,斑羚飞渡说课稿。今天很高兴也很荣幸能够和这么多师兄师姐一起参加此次说课比赛。这对我来说是一次巨大的挑战,更是一次经验的积累。今天我给大家说课的内容 是《斑羚飞渡》教学对象是初一学生,课时为一课时。
一 、说教材
《斑羚飞渡》选自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第二课,本文描写了一群斑羚被逼上绝境,为了种族得以延续,老斑羚义无反顾的选择死亡,舍生取义的壮举。本文通过惊险动人的镜头描写,能够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也能够开拓学生的视野。同时让学生体会到斑羚们在危机时刻的那种团结精神和协作能力。这既是对本单元关注动物世界的延伸,又启示人们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根据新课标教学理念,以培学生勤动手,勤思考为核心,将学生对生活的感受和学习的体验放在首位,注重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广泛的兴趣和爱好,所以我确立教学目标是
1.知识目标:了解本课的大概内容,能够复述斑羚飞渡时的主要情节。
2.能力目标:通过品味文中生动形象的语言,理会文中借景渲染的手法,提高鉴赏能力。
3.情感目标:领会斑羚在危机关头的协作能力和自我牺牲的精神。培养团结协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品味文中优美生动的语言,领会动物之间的互助友爱、老斑羚们那种勇于自我牺牲的悲壮的美,启发学生领会文章的深刻主旨
难点: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让学生在探究实践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激发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关爱自然的意识
三、说学法
初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较好的理解能力和朗读、口头表达等能力,教学反思《斑羚飞渡说课稿》。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口头复述,引导学生采用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讨论法、交流法等,让学生亲身感受、体验、主动去掌握运用知识。
四,说教法
托尔斯泰指出:“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不是为了教,而是帮助学生学,教学就是要教给学生借助自己已有的知识在获得知识。”新课标的教学理念要求教师把课堂教学变成师生交流、合作、体验、创造、表现和享受美的过程;注重学生的发展,创造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为学生提供发展个性的空间;鼓励学生创造,培养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基于此,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有导入法、直观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探究法、对比法、讨论法、归纳总结法。并运用:“引—激—拓”的课堂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主线,学生为主体,学生成为课堂主人”的教学原则,发展学生思维和能力。
五、说教学过程
根据教学目标,我将从以下方面来完成:
首先.以爱为话题,以汶川地震中的感人故事为线索,再谈到动物世界,以此导入课题。
这一环节主要采用创设情景和启发式教学,很自然的为学生营造了良好的教学气氛,启发了他们的思维,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
接下来我将对作者进行简单的介绍,这一环节主要采用直观教学法,让学生对作者有所初步了解。
然后我将请同学对课文进行简要的复述,这一环节主要应用自主学习法,通过课前的自主预习,对课文内容熟悉,有利于课堂的教学进展。集中所有同学的精力,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
下一环节将对课文精彩画面进行分析与深度讲解,这一环节主要采用讨论法,让课堂气氛达到高潮,让每个人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感受那惊险而悲壮的一幕。
然后就是反思与探究。反思人类的行为和探索斑羚的精神,引起同学们对保护动物的欲望以及学习他们的精神。........
下一环节就是对课文进行总结,主要采用归纳总结法,呼吁同学们与自然和谐相处,保护自然,爱护自然,学习斑羚的那种团结,互助的精神。
最后一环节就是课后作业,以如果为题写段话,主要采取练习法,主要谈谈学生对生命的感悟,对生命的理解,以及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
本课设计力求体现以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为中心,从目标的提出、到过程的安排、学习方法的确定、乃至学习成果的呈现,都让学生有更大的自主性、更多的实践性、更浓的创造性!当然,教学研究永无止境如有不当之处请各位老师提出宝贵意见!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斑羚飞渡》说课稿2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你们好!
雨后彩虹,绚丽多彩,令人陶醉。斑羚飞渡悬崖,用生命组成的彩虹更是那样的辉煌悲壮,令人惊叹!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斑羚飞渡》,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四过程四个方面对本课的教学设计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
《斑羚飞渡》这篇课文是人教版初中语文第二册第六单元的课文,这篇课文在教材中占有重要地位,它既是学生迅速提高语文素养的重要载体,又体现本单元的一个“关注动物世界”的学习重点,课文内容与环保联系紧密,可引导学生树立“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号召全社会都来爱护动物、保护动物。
2、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三个维度来设计这篇课文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通过品味文中优美生动的语言,领会动物之间互助友爱、老斑羚们那种勇于自我牺牲的悲壮的美,启发学生领会文章的深刻主旨。2、通过复述斑羚飞渡的主要情节,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分析概括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质疑、问难、小组讨论、全班归纳的方法进行探究性学习。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学习动物互助友爱、无私奉献的可贵精神,激发学生的动物保护意识、社会责任感。
3、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教学重点:领会老斑羚们那种勇于自我牺牲的悲壮美,让学生领会文章深刻的主旨。
教学难点:1、学习作者精确、生动、传神的语言描写。
2、通过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在实践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激发学生的动物保护意识、社会责任感。
二、说教法
我采用电化教学手段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大教学的容量;帮助学生走近作者、理解作者、感悟生活;并采用激发兴趣法来激活学生的思想,开拓学生的思维、启迪学生的智慧。
教师充分考虑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围绕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三维目标,创设情境,组织教学。把 ……此处隐藏34529个字……要求倡导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教学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学会学习,即“教是为了不教”。本堂课学习的学法如下:
1、自主圈划词语,朗读感悟,特别是找斑羚飞渡的动词。
2、朗读法。重点朗读飞渡的段落,自由选择朗读,是以人为本思想的体现。
3、讨论法。学生畅谈自己的看法。
4、习惯法。注重课堂教学中学生细节习惯的培养。
四、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999年10月3日,在贵州麻岭风景区, 正在运行的缆车突然坠毁,36名乘客中有14位不幸遇难。 而就在悲剧发生时,一对年轻的夫妇, 用双手托起了自己两岁半的儿子。 结果,儿子得救了,这一对父母却失去了生命。
【说明】导语设计贴近课文内容,和课文有异曲同工之妙,自然就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欲望。
(二)、 整体感知
1、给学生观看一段flash:狗吠声、脚步声、蹄声,羚群逃至悬崖。(斑羚飞渡故事前因)
猜一猜:“发生了什么事?”
“遭遇何种处境啊?”(这两个问题让学生自由说)
2、打开课本,默读1~4自然段,看看到底发生了什么?
3、读完后,试用一句话概括回答刚才的两个问题。
“斑羚群被猎人逼至悬崖,陷入了进退维谷的境地”。
4、除此以外还提到了什么?为什么要交代这些?
伤心崖的地势险要——前无去路,后有追兵的紧张氛围
斑羚的跳跃能力——无法越过悬崖
5、“同学们,当斑羚群面临种族危险时,接下来,你想它们又会怎样呢?”(让学生展开联想,猜测下面的故事)
【说明】首先创设情景,学生对故事起因、发展的好奇自然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欲望,再接触文本,感受作者字里行间渲染的故事的凝重氛围,自然关注内容。
6、“在生与死的抉择中,有谁不渴望生呢?让我们带着疑问打开课文,默读剩下的内容,看看故事又有什么波折?”
7、读完课文后,谁能简要复述一下接着发生了什么故事?(指名复述)
其余同学仔细听,听完后可适当补充或纠正。
【说明】这一环节既让学生对课文有了整体的感知,又训练了学生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为教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且还可以让学生纠正概括中的不足之处,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8、能用一两个词语说说你读完后的感受吗?
“感动、壮观、惨烈……”
(三)、研读赏析
1、“在整个故事中,什么地方最让你感动?读读感动你的相关情节,细细品品,你为什么感动?”
(1)要求学生先从文中找到相关的语段,在书上作记号,自由朗读揣摩,然后再班级交流。
(2)学生发表看法。
可能谈到的重点话题以及教师可作的引导:
关于老斑羚的试跳:
是否老眼昏花,逞能?
如果你就是目睹它跳崖的斑羚,你怎么看待它的行为?
关于斑羚群自动的分成两拨:
意味着什么?为什么他们会这么做?
你想象一下它们可能会有哪些神情?
关于从头至尾没有一只老斑羚调换位置:
如果你是成功逃生的小斑羚,你会对他们“说”些什么?
你又从中读到了什么?
关于第一对试跳的情景:
这一情景中哪些话最令你感动?为什么?
从作者的描写中,你看见怎样的场景?(适时插入第一对飞渡的flash)
关于镰刀头羊的最终的消失:
它结局有哪些可能?
为什么不直接写它跳崖?
它应不应该跳?
假如你是目睹的猎人,你怎么看待它的消失?
注:有关上述话题的语句或段落:分析前先读,赏析后还要全班练读,指名读。
【说明】此环节让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学生会谈到:老斑羚以生命给斑羚群作提示;文中有关镰刀头羊的消失;一老一少的斑羚试跳的语段等等,对文中这些重要词句的分析及朗读,既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又有利于理解本文主旨,而多媒体课件的运用,能更形象、更直观让学生感受到一老一少斑羚飞渡的过程。
(四)、深入探究
1、“当我们的心一次次地被文中这些悲壮的场景所感动时,我们不禁要问:伤心崖上惨烈的一幕幕,是谁造成的?”
2、这个故事带给我们的感动是恒久的,带给我们的感悟是丰富的。请同学们说说你感受最深的一个方面,有条理的阐述这个观点。
“请把你对本文的深刻感悟凝聚成简练的一句话。先在本子上试写,再发言。”
3、分享你的感受。
(教师作为最后的参与者,总结罗列如下,作为学生回答的导向)
1、危难中表现出来的智慧、勇气、自我牺牲精神。
2、人类的残忍,对动物的虐杀;人类需要自我反省。
3、弱者对强者的反抗,不苟且偷生,视死如归。
4、老一辈为小一辈所做的奉献、牺牲。
5、为了整体的利益,牺牲局部利益的精神。
【说明】此环节引导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能从表层深入到里层,多角度地看问题,理解作者写这篇文章所要表达的丰富情感。
(五)、拓展延伸
1、引导学生回忆讲述生活中听过或看过的与本文类似的故事,要求叙述清楚、准确、突出重点。
2、播放呼吁保护野生动物的公益广告。(加视频)
3、教师结语:“相信大家都已经被这些故事深深打动了,课文《斑羚飞渡》给我们带来的远不只是简单的同情、敬佩与感动,它为我们实现了一次心灵的飞渡!仿佛我们也变成一只斑羚,从“自私”的山峰上,奇迹般飞跃遥遥相距的山涧,轻巧地落在“奉献”峰上。洁净如洗的天空出现了一道瑰丽的彩虹,随着我们的“飞跃”跨过两座山峰。”
【说明】有人说过,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本环节把课本和生活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同时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六)、作业设计
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我设计了两个作业:
1、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设计一份“保护野生动物”为 主题的小报,可以是某一种珍稀动物的专题介绍,也可以是多种动物资料的汇编。
2、根据搜集的资料,选择一个角度,写一篇关于野生动物保护等方面的小评论或简单的调查报告。题目示例:
《野生动物的现状调查》 《 谈谈人类对野生动物的保护》
《谈“斑羚飞渡”中的美》 《 我要当好潮乡的动物小卫士》
(七)、教师总结
教师结语:“相信大家都已经被这些故事深深打动了,课文《斑羚飞渡》给我们带来的远不只是简单的同情、敬佩与感动,它为我们实现了一次心灵的飞渡!仿佛我们也变成一只斑羚,从“自私”的山峰上,奇迹般飞跃遥遥相距的山涧,轻巧地落在“奉献”峰上。洁净如洗的天空出现了一道瑰丽的彩虹,随着我们的“飞跃”跨过两座山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