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埃及的金字塔》说课稿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那要怎么写好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埃及的金字塔》说课稿,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埃及的金字塔》说课稿1一、 说教材
课文着重介绍了埃及金字塔的形状及其建筑历史,写出了其外观宏伟、结构精巧的特点以及建造金字塔所采用的办法,热情讴歌了古埃及人民杰出的智慧和超人的才干。整篇课文条理清楚,语言平实,描写细致。
基于课文的特点,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教材的编写意图及本班学生学情,我拟订了以下三维教学目标:
1、学习、理解课文内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和感悟埃及金字塔工程的“宏伟”和“精巧”,以及科学的修建过程。
3、感受古埃及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教学重点:了解和感悟埃及金字塔工程的“宏伟”和“精巧”,以及科学的修建过程。
教学难点:感受古埃及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二、 说教法
1、质疑激趣法:浓厚的兴趣是阅读教学最有效的催化剂。本节课开始,我让学生说一说“看到课文题目最想了解什么”这一话题,这样让学生自主质疑大大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也尊重了学生的阅读愿望。
在教学科学建造部分时,又以“这样宏伟而精巧的金字塔是怎样建造起来的呢”巧妙质疑,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使学生乐于探究,急于探究。
2、直观演示法:感受古埃及人民的勤劳和智慧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为突破这一难点,我制作了有效的多媒体课件,直观形象地再现了金字塔建造的过程,使学生深刻感受到古埃及人民的非凡智慧。
三、 说学法
1、读中感悟法。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不应以烦琐地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在学生理解金字塔的特点时,我通过指导学生朗读让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自主感悟。力求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鼓励学生个性化的阅读行为。
2、合作探究法。卓有成效的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在理解科学建造部分时,我让学生组内合作探究搬石砌塔的方法,培养了他们的合作意识,为突破教学难点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阅读理解与动手操作相结合。在学生理解与感受金字塔的科学建造时,我让学生亲自动手画一画,将阅读理解和动手操作相结合,学生将语言文字转化为具体的画面,更容易理解古代埃及人民的聪明与智慧。
四、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我本着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自主阅读体验、合作探究为主线的设计思路,依托文本,延伸文本,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探究。主要安排了以下教学流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一上课,我从学生所熟悉的各种各样的塔过渡到金字塔,让学生初步感受到金字塔和普通的塔是不一样的,然后让学生说说看到课文题目后最想了解什么?学生势必回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这样一开始便将学生的兴趣给激发出来了,为学生享受学习的快乐奠定了基础。
(二)朗读课文,感悟重点。
学生在提出了问题之后,我让学生带者自己提出来的问题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看谁在朗读的过程中解决了自己的问题。这样亲切的话语又一次将学生的阅读兴趣推向了高潮。试想: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中去读课文,阅读的效果是可想而知的。
在学生朗读课文结束后,我让学生汇报通过朗读,你都解决了哪些问题。学生自主交流,教师没有牵着学生的鼻子走,体现了个性化阅读的理念,教师只是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将重点板书在黑板上。
(三)指导朗读,感受宏伟和精巧。
在感受金字塔的宏伟时,我首先让学生找出写金字塔宏伟的句子并读一读,然后抓住具体的语句进行指导朗读,让学生通过感情朗读来感受金字塔的宏伟,并在指导朗读的过程中让学生认识说明文的说明方法: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作假设。在整个感受的过程中,教师没有进行讲解,而是不断向学生提出了读好句子的要求,这样不仅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而且学生的朗读水平也大大提高了。
在感受金字塔的结构精巧特点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感受精巧,教师还进行了补充说明:整座金字塔,没有用一根铁钉和一根木料。
(四)感悟科学建造
阅读教学是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的读书实践活动。在学习四、五段感悟科学建造时,我先让学生默读这两段,并找出具体的句子读一读,然后以“老师还是感受不到金字塔到底是怎样建造的”巧妙过渡,让学生分组动手画一画,这样不仅将抽象的语言具体化、形象化,更让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也得到了发展。
(五)学习首尾,体验情感。
学生感受了金字塔科学建造后,我让学生谈一谈自己的感受,或者说想对埃及人民说什么,并过渡到首尾段落的学习,此时,我又让学生结合金字塔的特点,再读一读首尾部分,学生感受埃及人民智慧的结晶,便很容易了。
(六)课堂拓展延伸
为了激发学生更进一步了解金字塔,我设计了这样的情景:金字塔是埃及的象征,这也是埃及作为四大文明古国(古代埃及、古代巴比伦、古代中国、古代印度)之一的重要原因;由于金字塔的宏伟和精巧,以及它建造过程的艰难与埃及人民的聪明、智慧,它被列为世界八大奇迹之首是当之无愧的。
在出示了一段话后,我还给学生设计了这样的探究练习:? ?
(1)古代埃及、古代巴比伦、古代中国、古代印度为什么被称为文明古国?
(2)查找“世界八大奇迹” 的相关资料。
(3)小秘密:金字塔里存放着法老的尸体——木乃伊,你知道木乃伊是怎么回事吗?这样的设计让学生“带着小问号走进课堂,带着大问号走出课堂”,把课内学习延伸到了课外,培养了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和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七)课堂小结。
在结课时我简单对课文内容进行了总结,更重要的是用“相信你们通过努力学习,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将来可以在月球或者太空中建造比金字塔更宏伟更精巧的建筑”的话语,激发了学生从小学科学用科学的愿望。
总之,本节课的教学中,我注重了语言文字的基本训练和学生的阅读感悟相结合,注重了学生读写基本技能与语文实践能力相融合,注重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希望引领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提高技能,升华情感,希望真正实现学生“享受课堂,快乐学习”的美好愿望。
《埃及的金字塔》说课稿2众所周知,“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里所谓的“器”可以理解为:一是良好的学习环境,二是恰当的学习方法。而在网络环境下进行研究性学习正是利其“器”所在。它为教学注入了勃勃生机,开创了语文课堂 ……此处隐藏5267个字……术的运用不仅表现在直观演示上,还应运用在网络学习资源与文本材料的结合上。我将事先在网上查找到的有关埃及文明的专题网站展示给学生看,(出示网站和博客专版)由于埃及文明的神秘和课文篇幅的有限,学生们对埃及很感兴趣,但不能深入,看到了这些网站,他们个个跃跃欲试。于是我让他们回家查找资料,丰富课外知识,将自己的所得、所感发到我博客中的一个专版中,将文本知识延伸到更广阔的空间中,还改革了传统的作业设计。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也有一些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四、教学反思:
1、信息技术运用,成为了学生有效学习的好帮手。
通过欣赏直观、形象的录像视频、动画演示,实现了从纸面阅读到屏幕阅读,从纯文字阅读到全面立体式阅读的转变,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提高了教学效率。
2、信息技术的运用实现了对抽象文字的形象内化,再将这种内化转化成个性理解后的朗读,使学生始终保持着主动参与的意识,产生了真切的情感体验,加深了对文本语言的感悟和内化。
3、利用网络搜集资料,可以获取大量的课外知识,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增强学生对科学探索的兴趣。
以上就是我对《埃及的金字塔》一课的说课内容,还望各位专家、评委批评指正!谢谢!
《埃及的金字塔》说课稿7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的第 15 课 ——《埃及的金字塔》第一课时。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
《埃及的金字塔》是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说明 文。和《秦兵马俑》《音乐之都维也纳》同属第四单元,课文介绍了 埃及金字塔的形状及其建筑历史,着重描写了外观宏伟、结构精巧的 特点以及建造金字塔所采用的方法, 赞美了古埃及人民杰出的智慧和 超人的才干。 整篇课文条理清晰, 语言平实, 描写细致。 常规的教法, 无非就是引导学生学习课文, 学习说明方法, 了解金字塔的有关知识, 仅此教学, 学生收获的仅仅是一些说明方法, 并不能真正的走进文字, 走进文章的灵魂,走进金字塔,走进埃及,走进古文明。 我们知道,在 21 世纪这个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40 分钟的 语文课堂教学如果仅凭一支粉笔和一块黑板, 已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 发展需求。语文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优化,不仅是时代的要求, 更是学生发展的需要。它给我们新一轮课程改革带来了生机与活力。 新课标也明确提出: 语文课程要“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 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流、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 野, 提高学习效率, 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因此, 为了实现以上三点教学目标,在设计时,我准备凭借网络平台沟通课 堂内外,将文字形象化、音效化,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 于创新的精神,促进学生个性化阅读,力求体现开放性、自主性、实 践性和探究性。使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修养。
大纲明确要求:“能抓住重点词、句、段”,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对处于小学高年级学段的五年级学生来说, 已经具备了较为扎实的语 文基础知识和较强的语言感悟能力。但由于孩子们没有去过埃及,所 以对金字塔缺乏了解和具体形象的感知, 对文中语言文字的描写很难 在脑海中形象化,课堂容易显得沉闷、枯燥。因此,充分发挥信息技 术与文本的优化整合,从而拉近与文本的距离。根据大纲要求,语文 教学的规律以及课文的特点,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和感悟埃及金字塔工程的宏伟与精巧。
3、感受古埃及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激发学生对世界文化遗产的 热爱之情。
二、说教法
新课标里明确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 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在课堂 上,我充分重视学生的朗读训练,通过学生抑扬顿挫、声情并茂的 朗读,帮助学生体会语言的精确,感受埃及金字塔的宏伟与精巧。 在紧扣朗读的同时,遵循情感发展的客观规律,通过质疑激趣 法直观演示法使教学的每个环节充实、完善起来,以激起学生思想 感情上的共鸣,使其受到深刻的情感熏染。
三、说学法
1、读中感悟法。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 教师不应以烦琐地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在学生理解 金字塔的特点时, 我通过指导学生朗读让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自主感 悟。力求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鼓励学生个性化的阅读行为。
2、合作探究法。卓有成效的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增强学生的合作 意识,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3、阅读理解与动手操作相结合。在学生理解与感受金字塔的科 学建造时,我让学生亲自动手,将阅读理解和动手操作相结合,学生 将语言文字转化为具体的画面, 更容易理解古代埃及人民的聪明与智慧。
四、教学过程:
(一)创景激趣,自主设疑 为了不让课堂显得沉闷,我在一上课就创设情境,让孩子们仿佛 是去埃及观光,然后让学生说说看到课题后最想了解什么,从而引发 他们的学习兴趣,为学生享受学习的快乐奠定了基础。
(二)研读感悟,自主探究 朱熹曾说:大凡读书,须是熟读,熟读了则自然精读,精读后, 理自见得。要理解、领悟文章的语言,首先就要把课文读通读顺。让 学生观看金字塔图片之后,边读边勾画有关句子,从而了解学生领会 和运用文章语言的程度。
(三)多元导悟,合探解疑 化抽象为直观,把数字具体化,体会特点 感受金字塔的特点是本文的重点, 课文在介绍时出现的只是一系 列的数字。这些是抽象的,无画面的,孩子们只能浅层次的、机械的 告诉我们金字塔高、大,但如何高、如何大、如何宏伟,还体会的不 够深刻、 具体。 于是我抓住了几组数字, 让它们和周围的事物作对比, 将它们具体化。 “146 米、40 层”的高度,和我们普通的住宅楼作对比,相当于 几个叠加的高度呢?学生很快得出“10 个,需要费力的仰头才能看 到顶。”有了这样真实的感受,自然体会到金字塔的高。
将数字还原成直接的生活体验,学生们仿佛站在金字塔脚下抬 头仰望,仿佛亲自去抱抱巨大的石块,抽象的数字在脑海中形成了具 体的画面。 文中“这些石块磨得很平整,石块与石块之间砌合得很紧密,几千年 过去了,这些石块的接缝处连锋利的刀片都插不进去”让学生动手用 手指试一试,引领他们深入体味语言文字,让学生们悟得好,读得 好。
(四)巩固深化,学用延展 学生在初读课文阶段提出的问题, 有的通过前面的精读品味已经 找到答案,有的还悬而未决。还有些学生在学习课文的时候又产生了 新的问题。在这个环节,可以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自主编题,测试学 习的效果, 品尝成功的喜悦, 让学生带着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走向课外, 走向生活!
(五)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力求简单明了,再现文章的内容。
以上就是我对《埃及的金字塔》一课第一课时的说课内容,还望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批评指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