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选说课稿集合5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说课稿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说课稿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说课稿 篇1一、说教材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教材第五册第五单元P59-61《秒的认识》。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会了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的基础上学习的,这里将由教师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悟时间单位“秒”,逐步建立“1秒”的时间观念,并通过观察钟表,得出1分=60秒。这是对时间单位体系的进一步扩充完善,将对学生形成正确的时间观念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秒”这一时间单位在生活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因此,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说目标
鉴于这一部分知识的重要性及其知识构成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拟定如下:
1.通过多种实践活动,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初步建立1秒和若干秒的时间观念,并深入体验1分钟的价值。
2.初步学会运用观察、直观动作、堆积数据等方式感知并抽象的数学知识,初步感受有限与无限的相对性。
3.教育学生珍惜时间,从小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
时间单位不像长度、质量单位那样容易用具体的物体表现出来,比较抽象,单位之间的进率也比较复杂,这相对于小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而言具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我将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拟定如下:
初步建立1秒和若干秒的时间观念,知道1分=60秒。
三、说教学程序
为了达成以上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结合本阶段儿童的认知特点,在教学中,我构想主要运用情境再现、直观演示、实践感知等方法,辅以多媒体电教手段,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通过观察体验、思考交流、实践校正等活动,经历建立正确的“1秒”和“若干秒”的时间观念的过程。基于以上构想,我将整个教学流程预设为以下几个环节:
1.创设情境,明确目标
2.观察体验,建立表象
3.实践强化,体验价值
4.巩固应用,归纳总结
(一)创设情境,明确目标
首先,引导学生明确“秒”的产生!课始,为学生播放一段好听的动画片音乐——《白龙马》,并告诉学生音乐的时长是1分钟。学生感受1分钟时长,听音乐,观察 “进度条”的变化。然后再欣赏一段乐曲——《喜羊羊》,边听边看进度条。音乐不足1分钟便停止了!于是,问学生:从时间的长短来看,你感觉这段乐曲怎么样?不足1分钟的时间,我们该用什么单位记录呢?进而使学生自然认识到时间单位“秒”的产生的必然性,加深了对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在此基础上,明确学习目标,即重点感知“怎样计量用‘秒’作单位的时间呢?”。进而揭示课题:秒的认识。从而使学生明确了本课学习的重点任务,使学生的思维产生定向发展。
(二)观察体验,建立表象
本步骤预设要完成三个任务:认识1秒、认识几秒、归纳秒与分的关系。
1.认识“1秒”
在这一步骤中,为了强化学生对“1秒”时间单位的感知,我设置了三个层次,引领学生感知体验。
(1)感知“1秒”
揭示课题“秒的认识”之后,作为教师引导发言:认识秒还要用到计量时间的工具——钟表或电子表。
【1】第一,认识“钟面”计量秒的方法。教师提问:在钟面上,怎样计量用秒作单位的时间呢?学生们自然从颜色、长短、快慢等方面找到了“秒针”。接着借助学生的已知生活经验,引导学生看一看、说一说、动一动,认识到“秒针走1个小格的时间就是1秒。”此外,引导学生配合语言描述和肢体动作加深对“1秒”时长的体验感知。
【2】第二,认识电子表计量秒的方法。教师出示电子表,如9:20(冒号在不断闪烁)。向学生提问:在这种电子表中既没有秒针,有没有滴答的声音,那怎样计量用秒作单位的时间?学生自然观察到:冒号每闪烁一下的时间就是1 秒。通过学生的语言描述,并配合动作深入感知了电子表上的1秒。紧接着,我又出示一种这样的电子表,如9:25:34(秒在不断变化)。提问:在这种电子表中,冒号不再闪烁,那用什么来计量用秒作单位的时间呢?学生们通过观察发现:最后一部分数字每变化一次就是1秒。于是引导学生随着电子表的数字的变化,有节奏地数数,深入感知1秒1秒地变化。
通过以上两个层次的深入感知,加之多角度多方式的表述,“1秒”的时间观念在孩子的头脑中已初步形成,达到了预定的教学目标。
(2)体验1秒的价值
为了丰富学生对1秒的认识,在这一环节中,我设置了一下活动;
【1】在1秒的时间里你能在做什么?谈一谈你的感受。
【2】接下来,教师通过课件展示1秒钟内现代机械工具做的事情,突出数据的直观刺激,强化1秒的巨大价值。
在这一活动的基础上,教师适时小结:
1秒虽短,但是如果充分利用这1秒,它就会产生意想不到的价值。
【3】紧接着,通过课件展示数据,对比刘翔与奥利弗的110米栏成绩,通过具体的数据对比,使学生认识到1秒虽短,却往往能决定一件事情的成败,进而引发学生产生争分夺秒,珍惜时间的共鸣。
通过以上活动,力求使学生对1秒的感知更加丰厚,在获取知识的同时,进行一定的人文教育。
2.认识几秒
为了加深对时间单位“秒”的认识与运用,在认识“1秒”以后,引导学生认识5秒、10秒、20秒、直到60秒,在夯实时间单位感知的基础上,感知分与秒的进率关系。
因此,在这一环节中,设置了如下三个活动:
(1)感知5秒
【1】边看变数。
【2】静默数一数。
【3】自主回答:秒针从( )走到( )是5秒。
(2)采用上述方法,继续感知10秒、15秒、20秒。
(3)游戏:估一估
要求:闭上眼睛,老师说“开始”,到宣布“停”,经过的时间大约是多少秒?分别估测10秒——15秒——20秒——30秒——60秒。
3.感知1分钟与1秒的关系
设置的活动如下:
(1)分组观察:秒针走一圈的同时,分针走多少?
(2)引导学生交流讨论,归结出:1分=60秒。
这一活动的安排,旨在通过看、数、估等活动检测并进一步校正学生对“几秒”时长的感知,促进正确时间观念的形成。同时,直观地归纳出了时间单位间的进率关系:1分=60秒,促进了学生对时间单位知识架构进一步完善。
(三)实践强化,体验价值
为了深入感知1分钟,也就是60秒的时长及其价值,继续安排了下面的教学活动:感受1分钟。共设置三层 ……此处隐藏7740个字……一下就行。重点帮助学生读好一字多音的地方“老师您好,同学你早”一句。
4、放松情绪,再听歌曲一遍。说一说唱这首歌的小朋友心情是怎样的?当学生说出唱这首歌的小朋友心情是快乐的。这时继续播放歌曲一遍,这一次要求学生一边听歌曲一边用愉快的表情和身体律动来表现歌曲的情绪和拍子。
5、第二教学难点教唱歌曲。老师弹琴,学生用自己喜欢的音先慢速跟琴哼一哼。先分句唱一遍,在稍微熟练的基础上能唱词的就唱词。不要过多遍数地分句唱,让学生跟琴唱这样可以建立歌曲的完整形象,也锻炼他们独立听唱的能力。若有不能完成的地方,老师及时帮助。这里主要是四分休止符和八分休止符的停顿。
6、巩固练习歌曲。学生在基本能唱之后,变换形式,调节学唱的疲劳感,分组接龙唱,加快歌唱速度。
7、创编歌曲动作。把学生分成两组面对面站立,放音乐原唱,学生一边跟唱,一边自由创编动作,在表演中体验做一个有礼貌的孩子。
三、歌曲伴奏。
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看谁最快乐,看谁最有礼貌。
四、游戏情景表演
大家学了半天也很累了,一块来玩个游戏吧!咱们一块来乘公共汽车,老师是司机,乘客们坐好,准备开车了
人民商场站到了,上来一位老奶奶,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一学生说;老奶奶请坐我这儿吧!
扮演老奶奶的学生:谢谢你,小朋友。
生:不用谢。
老师问一问彼此的感受。
通过游戏表演让学生体验做一个讲文明有礼貌的孩子是快乐的,自豪的。
五、小结:
希望同学们要像歌中的小朋友那样做一个讲文明、有礼貌、遵守纪律的好孩子。大家在《咱们从小讲礼貌》的歌声中结束课业。
播放歌曲伴奏。学生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说课稿 篇5一、说教材:
教材分析:新纲要指出:培养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是幼儿园体育的重要目标。中班幼儿活泼好动,喜欢尝试新鲜刺激的事物,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幼儿爱做钻爬的动作,钻山洞、爬地垫及扮演黑猫警长。因此我在中班设计了“接送小动物”的健康活动沿直线、穿过各种障碍、阻挡敌人的袭击,以减少对身游戏的难度。有效发展幼儿的各种能力。黑猫警长和白猫队员及动物是幼儿平日喜欢的,本次健康活动利用黑猫警长和白猫队员及动物作为幼儿游戏的对象,通过幼儿以任务的形势尝试沿直线快跑、穿过各种障碍,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同时培养幼儿勇于挑战的精神。
二、说目标:
活动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的的作用,我根据中班幼儿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以《幼儿学前纲要》为依据,确立了能力、认知、情感方面的目标,本节课共设计了三个目标
1、让幼儿练习直线快跑,提高幼儿自身的平衡力;
2、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
3、能加强幼儿积极锻炼身体的意识;对于中班的幼儿对于钻山洞、过独木桥、趟过小河并不陌生。
我经常发现有许多幼儿从拱形门钻过,但却不能很好的掌握钻过的动作,不不会把身子放低。动作还不够熟练和巩固,在复杂的变化的条件下,动作易变形,从而出现有些幼儿落地时脸,影响了钻的安全性。因此教学中我注意:继续巩固和提高已掌握动作,使动作更加熟练和不断提高。根据幼儿运动能力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动作质量。在活动中,着力巩固幼儿钻山洞的正确姿势,以增加钻时的安全性。
活动难点:穿越过各种障碍。当障碍创设到一定程度时,幼儿会产生一定的害怕,这时需要老师鼓励他们勇于挑战、提醒他们注意要领。同时老师也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穿越过各种障碍,使活动呈现出挑战性和活动性。寓教育于实际操作和游戏中。
三、说活动准备:
1、空间准备:创设多个尝试区。
2、物质准备:平衡木(椅子)、山洞(拱形门)、崎岖的路(垫子)、小动物(玩具)、头饰(黑猫警长和白猫 队员)、磁带
四、说教法
整个教学活动中始终体现纲要中:即适合幼儿的现有水平,又有一定挑战性的原则。激发幼儿学习和锻炼的兴趣。活跃幼儿的思维,发展其能力。活动中我主要采用了以下教学法。
1、演示法:教师在幼儿在尝试任务前的准备,引导幼儿掌握正确的要领。教师把正确的按直线快跑、窜过各种障碍、阻挡敌人袭击方法演示给幼儿,帮助他们获得一定的理解。
2、激励法:
3、交流讨论法:通过练习、集中交流,再练习再交流,使教师和幼儿共同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对活动中出现的不正确姿势、和特殊情况师生共同探讨使之得到经验的积累和提高。
4、自主探索法;活动安排了三次探索,第一次,按直线快跑的方法将动物转移出森林。第二次探索,穿越过各种障碍将动物送往医院。第三次探索,接动物出院。三次探索的活动目的不同,内容不同,在对保护的要求上也逐层深入,体现了一节课中层层递进的要求。
5、观察法:教师通过观察幼儿分散练习,纠正部分幼儿不到位的姿势,引导幼儿想出不同方法。及时对勇敢的幼儿加以鼓励。
6、对比法:在集中展示的时候,教师通过邀请个别示范,通过对比展示,让幼儿发现正确完成任务方法。此外我还采用了重复练习法、问题设置法、动静交替法对活动加以整合,使幼儿在尝试练习及接受人物的过程中获得愉悦的经验。
7、游戏法:在整个教育活动中,以游戏贯穿于整个内容,使幼儿觉得这个教育活动充满诱惑,能积极的参与到这个活动中去。
五、说学法
以幼儿为主体,创设条件让幼儿参与活动,不仅提高了认识、锻炼了能力,更让幼儿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本次活动采用了以下学法。
1、尝试法:在活动中我鼓励幼儿尝试接受任务前的训练,使幼儿在参与活动时能正确的、快速的完成任务,当然幼儿在练习过程中会发现问题:穿越障碍的时候姿势的掌握。选择正确的位置的合适性,他们不断调整自己的方法,自己借鉴同伴的 经验。尝试用正确的完成任务。
2、体验法:心理学指出,凡是人们积极参加体验过的活动,人的记忆效果就会明显提高。我想这次健康活动“接送动物”一定会对幼儿留下深刻的印象,其中的快乐,和勇于挑战的精神也将会永远让他们回忆。与此同时他们不仅学会了本领,也会回忆与同伴老师一起游戏的情景,从而进一步体验成功的乐趣。
六、说过程
我采用环环相扣来组织此活动程序。活动流程为:
组织幼儿进行准备活动——进行游戏——放松运动。
1、开始部分:热身运动是开展体育锻炼必不可少的环节。我让幼儿“沿直线快跑→走过平衡木→钻过山洞→趟过小河→爬过山路→沿直线快跑);让幼儿熟悉活动前的内容,能为活动打下基础。
2、基础部分:让幼儿尝试按直线快跑、穿越各种障碍、合作阻挡敌人袭击展开各个游戏,鼓励幼儿能勇敢的接受任务,完成任务;整个活动以游戏为主,对幼儿充满诱惑。
3、结束部分:教师带领幼儿做各种放松肌体的动作,也是动静交替。让幼儿从先前紧张的情绪中平静下来,并和动物进行交流,培养幼儿爱动物的情感。
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