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品】二年级语文说课稿模板锦集十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说课稿,认真拟定说课稿,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二年级语文说课稿10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二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11.说教材
本文是一篇童话,文字浅显,内容生动,十分适合学生阅读。本课描写了一只波斯猫,从来不知道快乐是什么滋味,于是决定去问问人家。他去问了燕子、蜜蜂、小花猫,结果还是没有找到快乐。课文通过波斯猫和燕子、蜜蜂和小花猫的对话,告诉小朋友只有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才能获得快乐。
本文共有9个生字,在字音要注意读准前后鼻音,“绵”要读准在生字和词语中不同的读音;这9个字字形上并不复杂对学生来讲,不难掌握。要书写的四个字在字形结构上也较为简单,三个左右结构的字要学生能摆好左右部分所占的比例及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一个独体字要学生注意在横、竖中线上明显位置的关键笔画。
2.说学情
学生已进入二年级上的学习阶段,已有了一定的识字量, 也有了初步的语文阅读能力。对于生字的学习,学生掌握了一些识字方法,教学中,老师可以分发挥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了,有些生字放手让学生自学,而不必个个生字面面俱到,要各有侧重点。
低年级学生喜欢阅读有趣生动的童话故事,教师应该抓住学生的阅读兴趣,组织学生开展各种形式地阅读,在阅读中促进学生更好地识记生字,理解课文,有感情地朗读并悟出其中的道理。
3.说教学目标
根据单元目标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来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具体目标详见[教学设计及说明]部分。
目标之一知识点的落实。课文中的“绵、炸、夹”三个生字在字音上容易出错,要重点给予指导,特别是 “绵”字在“软绵绵”中的发音——第一声,读生字时是第二声,学习时要通过多种形式的反复读让学生读准字音。注意读准“温、糖、整、叹”等字的前、后鼻音,不断巩固拼音的学习。在书写方面,描摹四个生字“决、温、夹、叹”,并明确三个左右结构的字要摆好左右部分所占的比例及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一个独体字要学生注意在横、竖中线上明显位置的关键笔画。课堂上,老师在强调正确书写姿势的同时,引导学生认真地书写,先描,后写。老师要提醒学生把字写端正、匀称。
目标之二是朗读能力点的落实。现在学生已经明确了对课文朗读的要求首先是做到正确,朗读课文做到不加字、不漏字、不改字;在这一课中,要求学生能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尝试读出燕子、蜜蜂、小花猫和波斯猫的不同语气,体会它们各自的感情。
目标之三是情感目标与语言活动结合的落实。通过“想想如何劝说波斯猫,让它变得快乐”这一说话训练,使品德教育与语言实践活动紧密结合,从而使学生懂得只有通过辛勤的劳动才能得到快乐的道理。
4.说教法与学法
在课堂中,教师担当多种角色,而在学生的眼里首先应该是一位有向心力的益友。这两者的关系决定着整个教学。教法与学法是不可分的,在本课时里,确定的方法是:由扶到放,主动学习,体验感悟,师生同乐。
生字教学采用多种的教学手段,有体验、动作演示,音近字比较等方法,充分发挥学生自主识字的积极性与能力。
朗读教学则注重学生的感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能用自己的感悟来读出不同的语气。朗读形式多样,有教师范读、引读,学生同桌读,请好朋友读,男女生读,分角色朗读等,让学生感受读朗读的快乐。
5.说实施
根据教学设计,将教学分为四个环节在课堂中实施。
A启发谈话导入新课。“兴趣是求知获艺的先导。”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呢?课的开头,通过媒体出示波斯猫的可爱照片,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认识波斯猫,了解波斯猫的特点,对波斯猫充满喜爱之情。接着教师用“可是,这只波斯猫感到生活中没有快乐,那是怎么一回事”过渡句来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为课文的学习埋下伏笔。
B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在学生兴趣调动起来以后,我就让学生自主读,“披文入情”领略的语言美。对于二年级学生而言,语文教学应培养他们喜欢阅读、敢于阅读、乐于阅读的愿望,要实现这一目的,教师必须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通过阅读“披文入情”,所以我先让学生听同学朗读课文,同时提出要求:边听边思考填空,这样能养成一边仔细听一边思考的习惯,并对课文内容椰油一个整体的了解。
C再读课文理解内容指导朗读。在这个环节中,分两步走。第一步在老师的引导下学习2—4小节,先自读课文相关小节,根据要求划出主要句子,抓住关键词语理解意思,用自己的感悟有感情的朗读句子。在学生掌握了这个学法后,用同样的方法让学生在小组里学习5—10 小节,读懂课文。这样的教学活动,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出发点,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维,通过自己的活动达到生动活泼的发展。同时在教学中,教师要在教法上 “引导”、“启发”上下功夫,施教主动,贵在引导,妙在开窍。
D展开想象拓展练习。在学生对课文内容全面理解后,我就启发学生想像:“波斯猫听了你们的话后,会怎么想?怎么做?最后它到底有没有找到快乐呢”?请小朋友续编故事,我们来一个“小小故事会”。这样的话题,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发展他们的想像力和创造力,同时也沟通了语文与生活、语文与思品学科的联系。
二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2一、教材分析
1、教材特点
《爱吃的水果》这次口语交际的要求是让学生把生活中熟悉的水果作为讨论的内容,说说自己对水果的了解,在与同学交流的过程中,获得更多的知识,增长见识。
2、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对低年级口语交际课的要求及低年级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我对本课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能抓住水果的特点按一定的顺序说出水果的名称、样子、颜色和味道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和想像力。能积极参与讨论,围绕水果这一话题发表自己的意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专心听别人说话的习惯,激励学生敢于评价,学会欣赏。
3、教学重点
通过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说出自己最爱吃的水果的特点。
4、教学难点
根据教材特点以及学生实际,本课的难点在于:引起学生说话的兴趣,鼓励学生说、问、评,突出双向互动特点。
本节课充分利用电教媒体创设情境,利用实物水果激发这生学习的兴趣,利用采访创设活泼的课堂气氛。
二、教法、学法设计
新课标要求低年级口语交际要使学生认真听别人说话,学说普通话,愿意与别人进行口语交流,态度大方,有礼貌。因此本节课创设多种交际环境,让每个学生无拘无束地进行口语交流,充分体现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调动学生爱讲、敢讲、会讲,针对以上教学理念,教学 ……此处隐藏12795个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情感目标:通过阅读,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想象出孩子们在广场上快乐玩耍的情景。感受文中孩子们玩水的快乐,体验自己成长中的快乐。
教学重点: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能按照老师要求自主学习、朗读、认字,体会小哥哥、小妹妹的愉悦心情,读出感情。
三、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强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因此,在这节课中,我根据二年级学生的阅读实际情况,主要采用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小组表演,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等方法,在教学中让识字、理解与想象、朗读、表演互相穿插,层层递进,引人入胜,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开放而富有的活力的学习氛围,达到能读、会读和读好的目的。
四、教学分析:
由于本文语言浅显,非常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所以,学起来比较简单。但是,要想让学生真正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还应多读课文,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和氛围。就是以读为本,在朗读中感悟,在感悟中再读课文。设三关,要求读的正确、流利、有感情,识字、理解与想象穿插其中。层层递进,引人入胜,达到能读、会读和读好的目的。
五、教学时间:两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步:观察图画,导入新课。
1、出示[夏天景色] :夏天到了,你们高兴吗?
屏幕出现几个词语:雨后 广场 糟糕……糟糕!
学生活动:根据提示的词语,想象一段夏天里发生的故事。
[设计意图]先打开学生思维和想象的大门,引起学习兴趣,如果有的学生读过这首诗歌,按照本诗的内容去讲故事,那也很好,顺势引导。我主要是想培养学生看图说话的能力,以及对课文的一个初步了解。
2、在学生说完以后,教师进行一个简短的小结:著名作家冰心奶奶看见了孩子们踩水玩耍的情景,觉得非常有趣,就写了一首诗,题目叫《雨后》。这时,教师板书课题,请学生齐读。
第二步: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学生活动:自由朗读儿歌,自学不认识的字。
2、通过学习,你们认识了哪些字?给大家讲讲吧!
[操作方式]找同学当小老师,把自己学会的字讲给大家听,教师用课件出示本课的生字、生词,点同学读,纠正字音,指出要注意的地方。相机点拨,有重点地指导几个比较难认的字。
[设计意图]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特别强,特别是已经到了二年级下学期,学生的独立识字能力非常高,因此,完全不必老师扶持,该放手时就放手。在这一环节中,我主要是想锻炼学生根据老师的要求自主学习的能力。
第三步:勇闯三关,朗读课文。
1、勇闯朗读第一关,朗读要求:正确
学生活动:自由参赛朗读,互相评价。
[设计意图]读得特别好的同学往往会独立朗读,不太自信的同学可能以小组为单位参赛朗读,自由的朗读形式可调动每个学生的朗读兴趣。
[操作方式]学生互评时的标准围绕“准确”展开:读音是否准确,有无丢字落字。
2、再闯第二关,朗读要求:流利
喜欢读这首儿歌吗?为什么喜欢呀?引导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把诗歌读熟了,读流利了,就更喜欢了。
屏幕出示儿歌,学生跟着读,老师也跟着读。
[操作方式]一节一节的出现,如果一遍读的不熟练,就再读一遍,第二遍要求大声朗读。
第四步:运用想象,感受童心童趣。
1、课文都读熟了,想想都知道了什么?根据学生畅所欲言的发言,教师相机板书“快乐”。
2、你最喜欢课文的哪一小节,就把这一节好好地读一读吧!
3、在学生读完后,教师和学生重点交流:
(一)首先感受小哥哥玩水的快乐。
1、这时,如果你就是他们中的一员,你会怎么玩呢?请大家一边看图一边自由读第2小节,看看你又知道了什么?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小哥哥”。
2、教师提出学习要求:这节内容我想让同学们来演一演,要想演的好,就一定得把这节内容读熟,而且,还要想一想可以怎么演?下面我们再好好读几遍,好吗?
3、在学生充分准备的基础上,教师请一位男生一位女生上台表演。表演完后,请学生评一评,你觉得他们哪儿演得最有趣?
4、你们能把这种有趣读出来吗?学生自由练习读,点学生读,最后男生一齐读。
5、读完后,教师相机采访表演的孩子:“小哥哥,你刚才滑了一跤,觉得怎么样?心里怎么想的?”学生肯定会说玩水玩得非常高兴。
6、这时,教师面向全体学生提出疑问:老师觉得奇怪,滑了一跤的小男孩,一边嘴里说着糟糕糟糕,一边脸上却发射出兴奋和骄傲,这是为什么呢?引导学生再次体验孩子们的快乐。
7、在学生谈完体会后,把2、3小节连起来读,通过表情朗读来体验小哥哥的快乐。
(二)接着再来体会小妹妹的快乐。
1、小哥哥玩得这么开心,大家看(出示课件),小妹妹也不甘示弱,请一位同学读一读第4小节,其他学生思考:小妹妹在干什么?在想什么?
2、小妹妹在跑的时候,有几个动作写得特别传神,仔细在文中找,你发现了吗?
3、在学生找出动词以后,请同桌两个同学一个人旁白一个人表演小妹妹,学生自由表演完以后,教师请一位学生演一演小妹妹,教师相机采访小妹妹:小妹妹,你一边跑一边在想什么呀?学生肯定会回答:我也想痛痛快快地摔一跤。这时,老师组织全班同学讨论:小妹妹为什么也想摔一跤呢?
4、你曾经有过小妹
妹这样的想法吗?你们能把小妹妹的这种感受读出来吗?可以一边做动作一边读,学生自由读完后,点多个学生读,然后全班女生齐读。
[设计意图]我主要是想通过小组表演,同桌表演的方式让学生对文本进行再创造,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
第五步:朗读第三关,要求:有感情朗读
1、老师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一段儿歌。
其他同学评价老师的朗读。
2、学生活动:每小组选取其中的一段儿歌,合作表演小品,要求:生动有趣。小组表演哪一段,其他同学就朗读哪一段。
[设计意图]学生的表演把课文的情景再现出来,更重要的是把雨后哥哥妹妹痛快的心情调动起来,再来朗读,更加有感染力。
3、附加关:背诵
刚才那么精彩的朗读,让许多同学都手舞足蹈,如果能背诵儿歌,相信你们一定表现的更棒!试试看吧!
学生活动:背诵儿歌,老师和学生一起试着背诵儿歌,互相鼓励。
[设计意图]是学生在熟读、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背诵课文。
第六步:总结全文。
1、现在咱们把课文连起来,用你们喜欢的方式读一读,看谁最能读出孩子们的快乐?
2、在学生读完后,进行一个拓展练习:下雨还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快乐?让学生自由发言:如捉鱼虾,打伞在雨中跑来跑去,看美丽的彩虹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