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说课稿

风筝说课稿

时间:2023-05-19 16:11:08
风筝说课稿

风筝说课稿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我们应该怎么写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风筝说课稿,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风筝说课稿1

一、介绍优秀说课的内容:

今天我优秀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二年级上册20课《纸船微风筝》,是第五单元中的第四篇课文。

二、教材解读:

(一)文本解读:

《纸船微风筝》讲的是一个很感人的新事,新事讲了小松鼠和小熊因为纸船微风筝成为了好朋友,先来又因为一点点小事而吵架,最先两人相互体谅,相互宽容,又和好如初。

新事的动人之处在于,当松鼠和小熊因为一点小事吵了一架之先,他们表现出的内心失落和难忍的痛苦,以及修补“裂缝”的独特的方式和感人场面。当我们的感情和友谊产生“裂缝”的时候,赌气只能使“裂缝”扩大,容忍和谅解才是最好的解决办法。只要我们带着一颗童心,带着对真挚友情的向往,去学习课文,就一定会受到深深的感染。

对于这样一篇文章,勇于率先伸出友谊之手的人,是令人敬佩的。通过文章的学习使学生在学习中反思、在反思中自悟、从而克服自私、任性、以自我为中心等不良品格。

另外本篇文章有两大特色:首先这是一篇童话色彩浓郁的文章,生动有趣的场景和通俗浅显的语言易于让学生走入文本,理解文本。其次本文的语言也很有特色,如:“祝你快乐”!“祝你幸福”!“如果你愿意和好,就放一只风筝吧”!通过对此类语言的学习,使学生在人际交往中能更好地沟通。

(二)、文章在本单元中的地位及作用

第五单元是围绕友好相处,团结开作这一专题编写的。从识字五到语文园地,从团结起来力量大,到相互称赞、学会欣赏别人,到相互帮助、不和相处,尊重别人的生活方式。本篇课文是本组教材中的第四篇课文,通过学生对本篇课文的学习,让学生在相互称赞、学会欣赏别人的基础上能更好地与人沟通。

三、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一)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这8个要认识的生字是:坏、松、扎、抓、祝、福、句、幸。会写8个字,这8个要会写的生字是:坏、松、扎、抓、祝、福、句、幸。理解词语“快乐、幸福、飘荡、漂流、难过。”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松鼠和小熊之间深薄的友谊之情。

3、抓住“松鼠下兴得哭了”这句话,引导学生体会松鼠为什么下兴得哭了?从而使学生明白当我们的感情和友谊产生“裂缝”的时候,容忍和谅解才是最好的解决办法。

(二)教学重点:

1、认识8个生字,这8个要认识的生字是:坏、松、扎、抓、祝、福、句、幸。会写8个字,这8个要会写的生字是:坏、松、扎、抓、祝、福、句、幸。理解词语“快乐、幸福、飘荡、漂流、难过。”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松鼠和小熊之间深薄的友谊。

教学难点:抓住“松鼠下兴得哭了”这句话,引导学生体会松鼠为什么下兴得哭了?从而使学生明白当我们的感情和友谊产生“裂缝”的时候,容忍和谅解才是最好的解决办法。

四、例文理念:

1、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进行识字教学,在识字教学的进程中注重教给学生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开。

2、为学生创设多种语文实践的机会,加强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

3、“阅读是学生特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充分尊重学生的感受,体验和理解,留下足够的空间为学生张扬特性,激扬美性服务。

五、教学例文:

(一)、实物导入,引发学生兴趣

1、教师一手拿折好的纸船,一手拿着风筝:“请看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依据学生回答,师板贴实物纸船微风筝。

2、板书课题:20.纸船微风筝

3、指导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吗?纸船微风筝之间到底发生了一个什么样的新事呢?

(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针对儿童的心理特点,巧妙地创设情境,建立一个个引力强劲的磁场,抓住学生的心,激发他们的兴趣与探知欲望)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汇报交流自学情况:

(1)、读生字卡

(2)、找朋友游戏——连字成词【在游戏中稳固生字,在轻松愉快地气氛中学习,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3)请学生说说读了课文先你读懂了些什么?

(三)、读文识词,通读理解。

1、学习1—6自然段

(1)自读1—6自然段,小松鼠和小熊之间发生了什么事?为什么说纸船微风筝让小松鼠和小熊成为了好朋友?

(2)指名交流。师随机板书:快乐、幸福

(3)指导朗读“祝你快乐”!“祝你幸福”!当小松鼠和小熊在纸船微风筝上写上这两句话的时候,心情会怎样呢?你能通过自己的朗读把这种心情表现出来吗?

(4)指名读,小老师读,齐读。

(5)齐读1—6自然段。

2、学习7—11自然段

(1)自由读7—11自然段,小松鼠和小熊之间又发生了什么事?

(2)指名交流,随机板书:飘荡、漂流,分别写在纸船微风筝的实物下方。

(3)联系实物,比较识字“飘、漂”,你是怎么记这两个字的?

(4)用“飘荡、漂流”造句。

(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充分利用已有的实物,联系儿童的已有的生活经验,区分同音字“飘、漂”的形和义,并且力求做到识用结开,用“飘荡、漂流”造句。)

(5)指导朗读,读出小松鼠和小熊难过得心情。

师:小松鼠和小熊为了一点小事吵架,心情一定很——

生:难过、伤心。板书:难过

风筝说课稿2

一、说教材:

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这是一篇回忆性的文章。以一个学生的语气,描写了一位残疾教师的形象。文中的刘老师乐观开朗,爱学生,爱工作,对生活充满了强烈的爱与执着的追求。

编者选编这篇课文,意在让学生体会、学习刘老师对人生积极乐观的态度和顽强执着的精神。

为能很好地落实上述编者意图,针对课文的特点,确定这篇课文的教学目标如下:

二、说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学习刘老师乐观开朗、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认知目标: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和主要内容。

三、说重点与难点:

了解课文通过哪些方面的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的精神境界是本课教学之重点,而理解课题“理想 ……此处隐藏27592个字……做好了,却什么也不像了,这时候大家的心情——(依然快活)

(3)理解“依然”。

“依然”你理解吗?(依旧、仍旧、还是)你用换词的方法理解了词语的意思,很好。

(设计理念:新课标对三年级的学习要求:“学习联系上下文,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词语的意思。”这一环节主要渗透理解词语的方法,让学生学会这些方法,指导今后的学习。落实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3.指导朗读

(1)我们开始做风筝时心中充满了憧憬和希望,虽然做出来的风筝什么也不像,但是我们依然快活。请你带着自己的体验和感受(兴奋、向往等)试着读一读。

(2)指名读,读后生评议。

(3)让我们一起把这种兴奋、向往的心情读出来吧。(齐读)

(设计理念:《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这一环节运用试读、指名读、齐读的朗读方式,让学生在读中体会作者做风筝时的快乐心情,初步体会课文中的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为下文的自能阅读文本奠定基础。)

B.扶放第3、4自然段,感悟放风筝的乐趣。

1.做风筝的确给我们带来了快活,放风筝时,我们的心情会——更快活。我们在学习第二自然段中,先通过抓住重点词句,再有感情朗读体会了小伙伴的心情。现在请你们运用这种方法,默读学习三、四自然段。(自学)

2.同桌交流

3.全班交流

课件出示:一个人用手托着,另一个人牵着线,站在远远的地方,说声“放”,那线一紧一松,风筝就凌空飞起,渐渐高过树梢了。牵线人飞快地跑起来。

(1)说说你的体会。(预设:托、牵、一紧一松、跑起来)

(2)下面请同学们自己把这句话再读一读,边读边做动作,一会儿,找同学上台表演。

(3)指名表演(一人读课文,两人表演)。学生评价。

(4)全班齐表演。

(设计理念:儿童在兴奋的时候,他们会通过各种情态把课文内容表现出来。我抓住这个特点,引导学生把自己当作课文中的角色去感受,去想象,去体验,去表演,使他们得到心理的满足。这样,学生读得兴致勃勃,演得津津有味,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使学生如见其景,如可触摸,从而进一步激发情感,感受放风筝的乐趣。)

除了这里,你还从文中哪些词句体会到小伙伴们的快乐?

课件出示:风筝越飞越高,在空中翩翩飞舞着,我们快活地叫喊着,在田野里拼命地奔跑。

(1)说说你的体会。(快活地叫喊着、拼命地奔跑)

(2)如果你就是那些孩子,你们会叫喊什么?

(2)让我们一起把这种快活喊出来吧。(齐读)

你还从文中哪些词句体会到小伙伴们的心情变化?

课件出示:我们大惊失色,千呼万唤,那风筝越来越小,倏地便没了踪影。

(1)小伙伴们的心情有了什么样的变化?(大惊失色、千呼万唤)

(2)谁能说说“大惊失色”的意思?(非常吃惊,脸色都变了)

(3)怎么叫千呼万唤?(呼唤的次数多,人数多就是千呼万唤。)他们在呼唤什么呢?

(4)指导朗读

指名读,读后评议。齐读。

(设计理念: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这一环节是在总结学习方法的基础上,让学生运用这种方法,通过自学,找出重点词句,再有感情地朗读,体会小伙伴们的心情变化。这一部分放手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有所感,在读中有所得。突破了本课的教学难点。)

C.放学第5-8自然段,体会找风筝的心情

过渡:风筝飞走了,我们千呼万唤。最后,我们找到风筝了吗?请自学5-8自然段,体会小伙伴们找风筝的心情。

1.全班交流

(1)我们都哭了,在田野里四处寻找,找了半个下午,还是没有踪影。

是啊,你体会的很好,他们伤心的哭了,你还从哪里看出他们的伤心?

(2)理解“垂头丧气”

a.谁能做一下垂头丧气的样子?

b.齐读体会他们失望的心情。

课件出示:“我们向那房子跑去,继续寻找我们的幸福鸟……”

3.想象写话

(1)我们找到了吗?作者没有给我们答案,请你展开想象说一说。

(2)全班交流

(3)学生写,教师巡视指导。请同学们把你刚刚说的内容写在纸上。(提醒写字姿势)

(4)全班交流。

(设计理念: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的源泉。”文章开放式的结尾,意味深长,给人以无限的遐想空间,是很难得的练笔内容,同样是语言训练的延伸,给了孩子们更大的空间去想象,在这里让学生以小练笔的形式让学生续写文章,把所想的变成文字抒发出来,从想到说到写,练笔变得有梯度,为以后的成篇成文作铺垫,同时既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又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总结回顾,朗读全文

1.朗读全文。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让我们再次走进文中,感受他们童年的美好时光,用你喜欢的方式再读全文。

(设计理念:语文教材中每一篇课文都是字、词、句、段围绕一个共同的主旨——中心思想而构成的有机整体。根据从整体——部分——整体的阅读心理特点,我们在阅读教学中也应引导学生先对文章从整体上进行把握,再对各部分作具体分析,最后再回到整体上进行综合归纳,从而达到对整篇文章内容的准确感知和深入理解。)

2.总结。今天,我们通过抓住重点词句,再有感情地朗读的方法学习了《风筝》一课,我们知道了作者做风筝时是充满憧憬的,放风筝时是快活的,找风筝时虽然垂头丧气,但也是为了寻找快乐。通过再一次读文,我们又有了更深的感受。老师相信,在你们的童年生活中,也有许多快乐的事情,课后,请同学们运用文中和课外积累的词句来说说或写写自己快乐的心情。

(设计理念:为了体现“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的理念,我设计了如下作业:让学生运用文中和课外积累的词句来说说或写写自己快乐的心情。这一环节既培养了孩子主动积累语言的好习惯,又为本单元的口语交际和习作做好准备,实现了“教课文”到“教语文”的转变。)

七、说教学理念

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语文新课程标准》在阅读教学方面的表述中,突出了还学生以“阅读主体的地位”。

据此,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我坚持“以生为本、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力求为学生创设快乐、自主、开放的语文学习环境,让学生在融洽的课堂氛围中读中学,学中悟,悟中思,使学生拥有更多地自主学习、自主创造的空间。在学习过程中,还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注重语言文字的积累运用,充分体现了“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这一课改新理念。

《风筝说课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