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教学反思

《她是我的朋友》教学反思

时间:2024-02-09 16:10:18
《她是我的朋友》教学反思

《她是我的朋友》教学反思

作为一位刚到岗的教师,我们需要很强的教学能力,对学到的教学新方法,我们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反思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她是我的朋友》教学反思,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她是我的朋友》教学反思1

今 今天下午,我执教了《她是我的朋友》这一课,从教学这一课的过程中,我得到了有关课堂教学的几点新感受。

一、让导语烘托出整堂课的气氛

导语,是讲授一节课的起点,她旗帜鲜明的告诉每一位在座的学生我们本节课要学习的知识的方向、情感目标等。好的导语一下子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求知的*望。而我在上这一节课时,设计的导语内容少,学生还没有完全沉浸进去,我已进入了新课,没有发挥出导语烘托气氛的作用,使整堂课的教学效果明显下降。

二、学生是课堂的教学主体

在讲解这一课时,我感到自己在问题处理时忽略了学生为教学主体的这一原则。我过多的介入到他们的答案中去,使他们的思维活动受到我的语言的限制。这样,就极大的削弱了他们动脑的积极性,使他们自由的心灵和大脑受到束缚。我想,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尽力避免这样的授课方时,让学生尽最大限度的发挥自己的主人翁作用。

从《她是我的朋友》的讲课情况看我的教学,我会查缺补漏,多读有关课堂教学的论文和书籍、论文,使自己能成为一个合格的人民教师,不辜负家长和社会对一个人民教师的期望。

《她是我的朋友》教学反思2

《她是我的朋友》是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八册的一篇精读课文,执教此课后,我对如何上好一堂语文课感触颇深。"在教学中,我从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的精神,使学生养成自已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习惯等方面作了一些尝试。因为,承担了教师风采展示课任务,对于这节课的教学,我从试教到公开展示,经历了五遍的磨课过程,主要有如下感想。

一、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

在新的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我在教学中,较好的体现了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教育思想,学生的个性和能力得到了比较充分的发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始终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圈画、思考、讨论、汇报...... 加上足够的时间保证,民主的课堂氛围,学生在自由、广阔的空间得到了比较充分的发展。

二、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我们要把学习的过程还给学生,还得交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我们常说的要"授之以渔",而非"授之以鱼"也是这个道理。在教学中我比较注重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比如,在引导学生抓住阮恒献血时的神情、动作的句子体会他当时的内心活动时,我以课后思考题3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学会通过抓住关键词提出问题、寻找答案的方法来体会阮恒的心理活动。然后引导学生学法迁移,运用这种方法学习其他重点句,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有了较好的学习方法,再加上宽松的学习环境,学生学习起来兴趣盎然,汇报交流时,他们争先恐后,一个个思维的火花在课堂上闪光。

三、让学生在读中有所感悟,激发创新欲望。

一节阅读课教学是否成功,我觉得很重要的一点是,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否有自已的感悟和体验,是否有创新的欲望。在教学中我首先给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读课文,通过深入的研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情感变化。然后给学生提供自我展示和交流的机会,通过鼓励和诱导,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比如,让学生通过读阮恒献血时,神情和动作的句子,体会他内心的想法时,我引导学生画、读表示阮恒献血时神情和动作的词句,通过对表示神态和动作的词句质疑,来了解他内心变化过程,从而体会阮恒对朋友的真诚和无私奉献的高尚品质。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交流,感悟深刻。课堂上,我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课文插图(课件出示),再次想象阮恒心里是怎样想的,医生会怎样安慰他,他会怎样说。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充分挥想象,创新思维得到了充分的展示。在课后我还安排了一个写对话的小练笔。把医生和阮恒的对话写成一段话。这样,读写结合,学生不仅能更深刻地体会到阮恒当时的内心思想,同时也达到了以读促写的目的。

在教学中,把学习的过程还给了学生,把说话的舞台让给学生。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地成为学习地主人,在语文课堂上才能有所收获。

《她是我的朋友》教学反思3

《她是我的朋友》一文的教学重点除生字词的掌握外,另一点便是要求着力于结合具体词句体会阮恒献血时的感情变化,从而分析人物性格!但是这并不是把这些重点词句都拿出来给学生分析,而是让学生在积极主动读句子,画词语,从个性化的读中感悟文中人物的内心活动,加深理解和体验,从而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享受审美的乐趣。

因此在教学中,我抓住一个例句,让学生默读,自主感悟句子,接下来通过朗读把个人的体会读出来,并通过引导他:“为什么这样读?让学生理清自己的从哪里感受到的,从而归结出,刚才是从读当中重读了某些词语,就是抓住了重点词句体会人物,这个学习方法是在学生的学中总结的,从引导当中水到渠成的,并适时评价“你已经学会了这种方法。”这样,其它学生也有了模仿的对象和适当的刺激,有了读的欲望和思考的动力,增强了学习的信心。

《她是我的朋友》教学反思4

对《她是我的朋友》这节课的认识经过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校级行知课堂我组周老师讲课前的研讨,第二阶段是自己参加语文课程达标过程中的尝试。

设计教学是教师的一项基本功,但以前我却从不敢丢开现成教案,总是大量借鉴名师点子,东挪西凑拼成基本属于自己风格的设计。研讨过程中,我第一次尝试独立设计教学设计,与周老师同备一节课。

首先,我反复阅读这篇课文,探寻文中的知识点,结合三年级孩子的阅读水平,在基于对课标认识的基础上,初步把目标设为如下几个方法,读准读通课文、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体会情感、有感情朗读、渗透习作方法、树立正确朋友观。

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是重难点,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读了一篇课文后能够简单说自己的体会,但是如何从关键词句入手理解更深入些,却是难点。课后习题第二题是“我们来找一找描写阮恒表情、动作的句子,并说一说他当时是怎么想的”,这题不就是在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句子吗?于是,在教学环节中就有了这样的一个设计,“默读课文,在文中找出来描写阮恒表情、动作的句子,想一想他都在想些什么?”看似贴合编者意图,符合课标要求,但却在实施中遇到了不少的问题。文中这样的句子很多,每句话都交流体会,浪费了太多时间,而且这些句子大致都在反映阮恒内心痛苦、恐惧,谈体会时学生很难发现阮恒内心的变化,教学过程显得冗繁复杂。能不能以第一句表情或动作的句子为范例,讲解完后,让学生自由学习其他几个句子,即体现教师的导,又彰显出了学生的学,可是再次试讲时,效果仍旧不好,学生依然不知如何下手谈体会。课后与组内老师讨论,如何更精简些,提 ……此处隐藏12639个字……的“教虫小技”,自然纯朴,无刻意雕饰之痕,其浑然天成的教学方式于我们的日常教学有着积极的意义。

1、文道统一,教学目标多维化:

《她是我的朋友》的教学目标“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在引导学生学会从内容入手体会思想,懂得抓住文中的重点语句由表及里探究人物的内心世界的同时,极其注重语文学习的人文性,让学生体会阮恒待人真诚、无私助人的品格,感受朋友之间的真挚友谊,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友情观。

2、读悟结合,学习方法探究化:

让学生读中悟情,把尽量多的时间还给学生让他们多读多想。“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学生从不同方式的朗读中感悟课文想象课文描写的情境,有助于理解课文内容,这样也充分展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多读描写献血过程这一部分,勾画出描写阮恒动作、神情的语句,通过自由读,指名读,学生评议,激励读,创设情境读,让学生明白阮恒献血时内心很复杂。其二,发挥想象,合作释疑。教学时发动学生大胆质疑,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当学生找出阮恒神情动作句子后,引导学生抓住阮恒的异常表现及其矛盾之处提问,以小组的形式讨论,想象阮恒当时的心里在想些什么。在学生读议之后,各小组汇报本小组的想法,充分展现语文学科人文性的特点。学生在此时充分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全班互助互学,共同探究阮恒的内心世界,体会阮恒虽然说以为献了血自己就会死去,但为了朋友能活下去,仍然坚持献血的可贵品质。

3、读说互促,情感体验生命化:

语文教学要“用心灵感动心灵,用生命点燃生命,用灵魂塑造灵魂”。陈老师在学生理解《她是我的朋友》全文后,用满含激情的语言进行熏陶感染:“小阮恒的鲜血流入了小女孩的身体内,她慢慢地睁开了眼睛,她第一眼看到的就是她的朋友。是朋友将她幼小的生命挽回,是朋友让她感到了这世界的温暖,是朋友使阮恒勇敢地举起了手,是朋友使他有了战胜面临死亡的勇气。他们的手紧紧地握在了一起。”然后发问:“同学们,你们现在的心里有着怎样的想法?最想说些什么?”于是学生有的谈自己读了这个故事以后的感受,有的对阮恒说些什么,也有的对小女孩说些什么。这一设计着眼于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利于学生学习独立性和自主性的发挥。充分体现了“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不应该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这一理念,从而实现“培养学生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这一目标。

二、精彩失约引人深思

陈老师在《她是我的朋友》的教学反思中提出,她在“假如你是阮恒,你会怎么做”这一教学环节中,预设了两种教学方案,即学生“愿意献血”和“不愿献血”两种可能性下的教学思路。结果,课堂上只出现“愿意献血”一种声音,教学流程偏离了教者的“埋伏线”,教者只好将另一方案黯然搁下。对此,刘金山老师不无遗憾地说:“此时的课堂,如果有部分学生提出异议,发出‘另类声音’,教者再顺而导之,便是本堂课的一大亮点。”可惜,亮点与现实教学擦肩而过,精彩失约了。针对这一困惑,我们进一步深入分析课堂教学,认为该从如下几方面入手,真正做到“让预设和生成激情共舞”(周一贯语)。

1、摒除传统教材观:

在传统观念中,教材是神圣的,其育人目标是无可置疑的。教者在教学中往往就教参教教材,抱着教参的“最高指示”不敢越雷池一步,本是绚丽多姿的语文课堂成了一言堂。学生的读悟被无形的镣铐锁定,自然就听不到“异音”。《她是我的朋友》一文中,作者抱紧“生命诚可贵,友情价更高”这一主旨,对阮恒的“伟大的抉择”津津乐道。我们如果借此教育学生体会友情、学会奉献当然无可厚非。但如果从“珍爱生命”、“合法献血”(阮恒不满18周岁)的角度来看问题,学生则有一百个理由说“我不献血”。因为,“拥有生命,才有奉献”。我们备课时,要尽量多维度审视教材。教师个性化解读教材,是引导学生个性化阅读的前提。教者对教材的理解如果是单层面的,在设计教学时,个性化导读就会被忽略。

2、、优化课堂民主性:

只有构建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动态资源才有生成的空间。在陈老师的课堂上,“告诉我”、“跟我说”这一口头禅不绝于耳。试想,面对六十几名学生,教师与学生交流时,要学生“告诉我”、“跟我说”,学生会做何感想?这种“单线性”、“单向性”交流是极不利建立民主课堂氛围的。尽管教师时常很有礼貌地说个“请”字,但在这彬彬有礼的话语背后,以教师为中心的观念仍然“阳魂不散”。在教学中,“蹲下来”与学生说话,“迎上去”听学生说话,是融洽师生关的技巧,也是不可忽视的小细节。此其一。

其二,在师生、生生互动过程中,教师要做到“放得开”。本堂课在导入课题时,设计了一个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朋友观的环节,这本身是极为自由宽松的生成性教学环节。教学时,谈话环节浅偿辄止,一两名学生发言就匆匆“收摊”,一张民主气氛的网刚刚撒开就打住。课堂伊始,自由表达的氛围便“胎死腹中”了。

3、找准生成切入点:

精彩是可以预约的。找准生成点,顺学而导,教学亮点将在课堂中时时闪烁。

我们认为,在《她是我的朋友》一课中,可引发生成的有:

⑴课堂伊始,让学生畅谈自己的朋友观,师相机导之。(陈玉梅建议)

⑵理解、对比“啜泣”、“呜咽”、“哭泣”三个词时,让学生设身处地以第一人称的口吻说心里的想法,如“我要死了,我好怕”等(林文锋建议)。

⑶课堂临近结束时,启发学生说说“假如不是朋友”该怎样对待这样的事(陈志强建议)。这样,摆脱文本的拘绊,引导学生立足文本的同时,跳出文本,超越文本,焕发个性,在真正的意义上实施生命化阅读教学。

《她是我的朋友》教学反思15

本文是一篇精读课文,写的是战争时期孤儿院的孤儿阮恒,误以为献血会死,但为了抢救受伤的同伴,还是毅然献出了自己的鲜血。当医生问他为什么要献血时,他只是说“她是我的朋友”。课文通过阮恒献血时的神情、动作的描述,生动地展现了他为救朋友而无私奉献,甚至是牺牲自己的生命的优良品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去找,动笔写下自己的体会,这能让学生主的去学习,研究。第一句“一阵沉默之后,一只小手颤抖地举起来。忽然又放下去,然后又举起来。”让学生找出之后,让学生“自由地读一读,想一想你读懂了什么?”,再请学生然后再同桌交流,之后集体交流,经历了这样的学习过程之后学生的感悟自然就深了,交流起来也就更充分、更全面了。通过这个句子的学习,一方面是要找出阮恒身上的一对“矛盾体”,梳理出教学的主线“害怕但更坚强的阮恒”,另一方面是要让学生通过对这句话的学习,体会出“她是我的朋友”。在重点段落中,学生能够挖掘重点词语,句子感受,如:“过了一会儿,他突然啜泣了一下,全身颤抖并迅速用另一只手捂住脸。但过了一会儿,他又开始呜咽,并再一次试图用手掩盖他的痛苦。接着,他那不时的啜泣变成了持续不断的低声哭泣,他眼睛紧闭着,用牙咬着自己的小拳头,想竭力制止抽泣。”从这些句子中体会到了阮恒当时输血的情景,他很伤心,自己会不会死去呢?这些词语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啜泣,呜咽,哭泣,抽泣”,让学生体会当时阮恒的内心很痛苦,难过。再通过读说,学生逐步感悟,情感得到升华。

《《她是我的朋友》教学反思.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