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教学反思

渔夫的故事教学反思

时间:2023-06-10 14:03:07
渔夫的故事教学反思

渔夫的故事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我们可以把教学过程中的感悟记录在教学反思中,怎样写教学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渔夫的故事教学反思,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渔夫的故事教学反思1

《渔夫的故事》选自古代阿拉伯著名的民间故事集《一千零一夜》。这是个充满智慧的故事,故事主要讲了一个贫穷的渔夫,到海边去捕鱼,意外地捞上了所罗门王封锁魔鬼的瓶子。他打开瓶子,狡猾凶恶的魔鬼钻了出来,想要杀死他。渔夫用自己的智慧战胜了魔鬼,使魔鬼重新被封锁在瓶子里。故事中魔鬼的强大和渔夫的弱小构成了强烈的比较,但是故事却告诉人们:拥有智慧的人,才是真正强大的、不可战胜的。

教学本课前,我布置学生预习了课文,所以开课后,我先请学生带着大家认读生字词,然后默读课文把课文分为三段,并说说文章的主要资料。

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我开始带着学生研读课文。透过问题“渔夫救了魔鬼,魔鬼为什么却要杀了他呢”让学生明白魔鬼的狡猾、凶恶、谎话连篇。让学生看到魔鬼凶恶狡猾的本性是不会变的,之后我透过问题“你们怎样评价渔夫因为一开始,他明明是被吓呆了,听完魔鬼的话时,只得哀叹自己倒霉了。”让学生感受渔夫的聪明、镇定、从容。学生根据渔夫的心理活动:“他是个魔鬼,我是个堂堂的人。我的智慧必须能压制他的妖气。”明白渔夫此时已经镇定下来,他清楚怕魔鬼和与魔鬼讲道理,都是徒劳的,自己能与魔鬼较量的,不是身体,而是智慧。他想到了,只有让魔鬼重新回到瓶子里,才能够治服它。所以下面的对话,渔夫的语言就充满了智慧,用激将法让魔鬼相信:他不想再乞求、辩解,准备束手待毙,使魔鬼不知不觉进入了圈套。

对课文的主要主角进行了分析,我又让学生思考从这个故事中受到了什么启发有的同学:“当我们遇到困难时,不要退缩,我们就应运用自己的智慧去克服困难。”还有的同学说:“我想起了巴尔扎克说的一句名言:一个拥有智慧的人,才真正是一个力量无边的人。”有的同学说:“对于坏人,我们不要相信他的谎言。当渔夫收服魔鬼时,魔鬼还想说谎骗渔夫,但是渔夫识破了魔鬼的谎言,坚决把它投进大海。如果是别人,恐怕要犹豫,一犹豫,魔鬼会说出更动听的谎言,比如给他财宝等等,那就会重新落到魔鬼的手里,那就死定了。”

最后让同学们复述故事资料,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并布置课外阅读。

渔夫的故事教学反思2

在教学《渔夫的故事》一文时,我首先注意到了人物语言的特点,所以在组织课堂教学时进行了分主角表演,我要求扮演者表现出魔鬼的凶恶,渔夫的弱小机智,从语言、动作等方面把魔鬼渔夫的形象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这样一个凶恶强大的魔和一个手无寸铁、弱小的渔夫构成了强烈的比较,全体同学抱以热烈的掌声。这些都在我的意料之中的。所以我认为,只要肯大胆放手,学生的潜力会最大限度的发挥。

其次由浅人深,突破难点。本文的教学难点是对“立足于现实而又富有幻想”的这一艺术特色的理解。为突破这一难点。我从人物和情节角度,思考、设计了一组由浅人深的问题,组织学生课堂讨论,让学生沿着教师铺设的台阶,拾级攀登,逐步明确渔夫是现实生活中的人物,在他身上集中体现了劳动人民的优秀品质,是正义力量的代表;魔鬼是幻想中的人物,但是像魔鬼那样的坏人在现实生活中是存在的,在它身上集中反映了各种反动派的种种本性,它是邪恶势力的化身。渔夫跟魔鬼的斗争情节也是幻想的,但是这种斗争正是现实生活中正义与邪恶斗争的曲折反映,最后渔夫的胜利则寄寓了“正能压邪”的道理。

同时我又引导学生开拓想像,训练思维。爱因斯坦认为“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在赏析课文之后,要求学生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把这个故事复述下来,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潜力。

渔夫的故事教学反思3

《渔夫的故事》是一篇独立阅读课文。故事主要讲了一个贫穷的渔夫,到海边去捕鱼,意外地捞上了所罗门封锁魔鬼的瓶子。他打开瓶子,狡猾凶恶的魔鬼钻了出来,想要杀死他。渔夫用自己的智慧战胜魔鬼,使魔鬼重新被封锁在瓶子里。故事中魔鬼的强大和渔夫的弱小构成了强烈的比较,故事告诉人们:拥有智慧的人,才是真正强大的、不可战胜的。

在教学本课时,我用了一课时抓住以下环节展开教学。布置学生课前预习→出示字词检查学生字词掌握状况→抓重点词句体会渔夫和魔鬼的性格特点→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由于学生喜欢神话故事,学生学起来兴趣盎然,个性是学生抓住重点句子谈渔夫和魔鬼的性格特点时,学生的发言可谓是精彩纷呈,同学们都能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感受到魔鬼的凶恶、狡猾、愚蠢的特点。也能从句子中体会到渔夫的善良、冷静和聪明的特点。

而当总结文章所能告诉我们的道理时,我抓住描述渔夫的心理活动的那句话来分析,“这时渔夫想道:‘他是个魔鬼,我是个堂堂的人,我的智慧必须能压住他的妖气。”让学生讨论对这句话的理解。从而得出“拥有智慧的人,才是真正强大的、不可战胜的。”的主题。而这时,一向爱另辟蹊径的吴俊仪又发话了,老师“正义有时并不必须能战胜邪恶,比如历史上有些坏人却能得逞,祸害忠良。”听到这句话,我深深感受到这个孩子可能接触到一些负面影响,内心深处有一些观点比较狭隘,我们作为老师此时不应再盲目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由于他们年龄小,理解事物还不够全面,不能正确看待历史或现实生活中不和谐的现象,我们老师和家长就应在孩子的心里埋下善良、淳朴、向上的种子,让他们做一个阳光、快乐、活泼的少年。而不应是悲观、险隘的孩子,这样会不利于学生的成长。但这样的孩子务必耐心讲解,想到这,我耐心地对他说:“并不排除历史甚至现实生活中,有你说的这些不合理的现象发生。但您要明白,你所说的这样的事情毕竟是少数,另外,这些事情终究的结果还是正义战胜了邪恶。坏人最终也没得到好的下场,比如,秦桧最终落个千古骂名。第二、这些民间故事,来自广大的群众中间,他们在编这些故事时,带着他们的

完美向往,相信拥有智慧的人,才是真正强大的、不可战胜的。听了我的讲解,他才点了点头,坐下来。

渔夫的故事教学反思4

《渔夫的故事》选自古代阿拉伯著名的民间故事集《一千零一夜》。故事主要讲了一个贫穷的渔夫,到海边去捕鱼,意外地捞上了所罗门王封锁魔鬼的瓶子。他打开瓶子,狡猾凶恶的魔鬼钻了出来,想要杀死他。渔夫用自己的智慧战胜了魔鬼,使魔鬼重新被封锁在瓶子里。这是个充满智慧的故事,情节跌宕起伏,语言形象生动,个性是魔鬼的形象和魔鬼与渔夫的对话,十分引人入胜,能充分调动起学生阅读的用心性。因此,我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1.进一步学习概括文章的主要资料,简要讲述故事;2.透过阅读比较,理解智慧的人是真正强大的,不可战胜的主题思想;3.学习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写好人物外貌。围绕这三个目标,我主要设 ……此处隐藏3118个字……、指名读,纠正评析等环节,学生们竟能做到流利、整齐,甚至有感情。这足能说明孩子们真的预习进去了。

又比如:在讨论渔夫和魔鬼各是怎样的人时,小不点伏培阳同学说:“我觉得渔夫是个有勇有谋的人,他在可怕的魔鬼面前不但不害怕,还能想出办法来制服魔鬼。他就像‘小夜莺’一样。”好一个“有勇有谋”,好一句“他就像‘小夜莺’一样。”比老师概括得更全面,比老师讲得更贴切。

而孙宇健同学说:“魔鬼是个狡猾的人。魔鬼对渔夫说:‘整整过了400年了,始终没有人来解救我,我十分生气。从今以后,谁要是来解救我,我必须要杀死他。’可现实是所罗门已经死了1800年了,而照魔鬼说的自己才被所罗门封锁400年,魔鬼的话分明是杀人的借口。魔鬼杀人还要给自己找台阶下,简直是狡猾到家了。”“真是个既细心又聪明的孩子,竟懂得联系前后文抓住“1800年”和“400年”来识别魔鬼的谎言。”

正当我的内心为孙宇健同学的进步喝彩时,“机灵鬼”商发兵说:“老师,我不同意孙宇健的意见,课文没有具体写出魔鬼到底被关在瓶子几年了,只是说‘从今以后,谁要来解救我,我必须要杀死他。’从今以后是几年呀,也许是1900年了。所以我觉得魔鬼的话是有道理的,不能说他狡猾。”

话未说完,杨朱勇已把双手举得高高的,他说:“我同意魔鬼是狡猾的说法,但是不从‘1800年’和‘400年’来分析。课文的第5、6自然段,24、25自然段写的魔鬼态度的变化就能说明魔鬼是阴险狡诈的人。”……讨论还在继续,而我却没了插嘴的机会。

这堂课,我有了另一个身份——学生学习成果的分享者。

这堂课,我发现“教是为了不教!”正向我绽开笑脸。

渔夫的故事教学反思8

《渔夫和金鱼的故事》是个小小音乐剧,目的是想通过这个寓言故事引导学生自己创编一个有说、有唱、有歌、有舞的综合音乐剧,可以开阔学生的文化视野,丰富学生的音乐情感体验,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

本着这一目的,我先让学生熟悉俄国伟大诗人普希金的故事,让学生了解故事内容,我先让学生自己试着讲一讲,然后完整的给同学们听了这个故事。有了这两次的聆听经历,学生对故事的大概内容也有了一定的了解,然后学习歌曲,边听边体会俄罗斯歌曲的特点,运用音乐要素让学生感受歌曲的情绪、速度、加深对故事的理解。为了锻炼学生的说、演、唱、创等多方面的能力,我还设计了拓展练习,让小组合作,发挥大家的智慧,为歌曲做简单的表演,最后形象生动的加入了解说词,边说、边唱、边表演,培养了学生的综合音乐表现了,达到了小小音乐剧的目的。

然而,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每一节课都会有它不如意的地方。本节课中学生的创编有的同学没有积极参与,而是看着别人去做。老师应该及时的启发、鼓励,应该让学生多参与,慢慢提高学生的表演能力。虽然表演是学生的弱项,但做为教师还是应该培养学生的这种能力,以后我在上课时要多进行这方面的培养,让每一个学生的创造力和表现力都能得到提高。

渔夫的故事教学反思9

这是一篇独立阅读课文,我让学生围绕导读的要求:在比自己不知强大多少倍的魔鬼面前,渔夫是怎样做的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

课文语文形象生动,个性是魔鬼的形象和魔鬼与渔夫的对话,十分引人入胜,能充分调动起学生的阅读的用心性。在学习中,学生都十分用心主动,小组汇报学习也是精彩迭出。有的用主角朗读的形式,有的用表演的形式,有的就某些精彩语句来谈感受。个性是能抓住这两句话:

(1)一听所罗门早死了,魔鬼立刻凶恶地说:“渔夫啊,准备死吧!你选取怎样死吧,我立刻就要把你杀掉!”

(2)这时候渔夫想道:“他是个魔鬼,我是个堂堂的人。我的智慧必须能压制他的妖气。”来体会到:拥有智慧的人,才是真正强大的、不可战胜的。

在阅读中学生们都拥有自己的见解。整节课体现出了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学生不是简单被动地理解信息,而是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地选取、加工和处理,从而获得知识的。问题就应从孩子当中来,由学生的需求产生问题,这样的问题指向才是学生真正愿意学,并学得有好处的资料。

上完这节课后,让我深深的体会到了第斯多惠说的,“不好的教师奉送真理,好的教师教人发现真理。”这句话的内涵。为了孩子完美的明天,让我们真正树立起以学生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把时间和空间还给孩子,让他们经历习得知识的过程吧。

渔夫的故事教学反思10

星期四的教学展示结束了,课后十分懊恼:许多环节的处理都不理想,给大家展示的是一堂失败的课,在这儿把失败处梳理一下,以后引以为戒。

在课堂上,教师应该是头脑冷静,善于应变的,课堂上的每一步不一定要按教案中预设的按部就班的进行,应该视课堂情况、学生情况而变。在课堂上的分角色朗读中,当同桌两人的朗读没能读出效果,读不出魔鬼的凶恶、渔夫的镇定从容时,我还继续让同桌两人读,其实可以尝试一下让全班同学或全班男生来读魔鬼,一个人朗读渔夫,这样一起扮演魔鬼的学生就不会感到害羞,会把魔鬼的形象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这样一个凶恶强大的魔和一个手无寸铁、弱小的渔夫就在朗读上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再如,学生读不出魔鬼的语气,老师示范之后,学生都夸老师读得好,此时,可以激学生跟老师比比,而不应该为了朗读的完整,错过这个机会让学生继续往下读。

都说教师的语言是艺术,在课堂上起到相当大的作用,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我感觉自己的语言如此贫乏、没有一点艺术性可言。如在课堂上请一位文文静静、瘦小的女孩子读魔鬼的话,她自然读不出那种凶狠的语气,学生也评价她读不好,而我居然也说是老师选错人了。当时话一出口我就后悔莫及,但一着急又找不出合适的话来挽回,真的应该好好自我检讨一下了。其实此时我鼓励一下:“让你这么柔弱的女孩子来扮演魔鬼确实为难你了,能读成这样也不错了,再练练,老师相信你会读得更好的!”也许,此时小女孩的脸上就不会一脸的沮丧了。唉,我这愚蠢的人哪!蓝鲸的博客上早就收集了许多优秀的课堂评价语,却被我忽视了,我得去补回这一课。

还有课前除了备教材外,更应该备好学生这头,所谓的知己知彼。这点,程晖老师也跟我提起过,毕竟是这么久没上语文课了,又是借班上课,可我却不当一回事。到401班试教了一下,在无人旁听的情况下,师生都很放松,思维活跃,发言大胆有个性,朗读神情兼备还有些夸张,于是想当然的认为在402班也会出现同样的情况,殊不知此时非彼时也,不同的地点、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心态、不同的场合、不同的人物,当然并非说402班学生没配合好,而是我不了解学生,于是回答的面就限在了几个人身上,没能调动更多的学生投入进来,再加上师生都没能放开,朗读的练习上就非常欠缺了。

最后说一说课堂节奏的安排、时间的控制上,也很不合理,前面拖拖沓沓,后面匆匆忙忙,原本在朗读一块上应该多下些工夫,多花点时间的,却只读了一遍就结束了,根本没练习到位。今天一位老师告诉我,这堂课居然拖了10分钟左右,天哪,我自己居然不知道!

唉,不想说了。

以后再也不敢轻视每一堂语文课了。

听了课的老师也给我多提提建议吧!

《渔夫的故事教学反思.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