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固体》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课堂教学,写教学反思能总结我们的教学经验,那么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认识固体》教学反思,欢迎阅读与收藏。
《认识固体》教学反思1教学课题:认识固体。
教学分析:本科围绕“认识固体的常见性质”通过给物体分类,观察固体的性质、研究固体的混合于分离等活动。引导学生探究固体在颜色、形状、轻重、软硬等方面的性质,从而提高学生运用多种感官物体的能力。
课文分三部分展开。
第一部分:让学生把生活中的武平按固体、液体分类,还有一类物体、既像固体又像液体,我们把它叫做中间状态的物体。
第二部分:指导学生用多种方法、多种感官认识固体的性质,这是本课的重点内容。通过用眼看、用手摸、用锤子砸等多种方法,研究固体在颜色、形状、软硬、透明等方面的性质,并要求记录在表格中。
第三部分:指导学生认识不同固体混合或分离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实验中发现:工具比感官更有效。
教学目标
1、能够辨别周围环境中的物体,哪些是固体,哪些是液体,给物体分类。
2、知道不同的固体能混合,也能分离。
3、体验工具比感官更有效。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1、关于固体和液体你都知道些什么?
2、你还想知道些什么?
( ……此处隐藏4400个字……师没有使用教具天平和量杯,学生光靠静止观察和思考,对这个知识就不易接受。如果使用教具直观演示,教师不用过多地讲解,学生就明白了。
总之,在今后的教学中,能出示物品和教具,会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认识固体》教学反思6最开始的教学设计我是把认识固体和认识液体完全分开来的,第一节课讲固体的性质,第二节课讲液体的性质,我发现这样的效果显然不是很好,在学生的脑中形成的概念是支离破碎的是不成系统的。
首先我把在厨房里由一个鸡蛋引发的争论作为情景。“想为它们做裁判吗?那我们得先学好第三单元的《固体和液体》”接着要求学生观察提供给他们的木头、布、玻璃、钩码以及纸张,观察它们有哪些相同点。学生这时很容易总结出固体的一般特征,“我们给不容易流动,有固定的形状的物体一个名字”引出固体。“沙粒是固体吗?可它怎么能‘流动’的嘛,应该怎么解释呢?”沙粒单个来看的话它有固体的形状并且也是不能流动的,聚在一起并且要借助外力才能流动的。
观察摆在桌面上的四种另外的物体,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容易流动,没有固定形状”引出液体。接着在要求学生将P28页的物体按固体和液体进行分类。
分好后学生们肯定有争议,比如说对鸡蛋、牙膏、修正液、胶水的分类。它们似乎既具有固体的特征又具有液体的特征,但是呢,它们又不具备完整的特征,不纯。引出流体。
要求学生举出生活中见到的固体和液体的例子,学生会举出钢铁塑料等,并且一开始只认为它们是固体,“钢铁就一定是固体吗?它在什么情况下形态会发生变化?”固体与液体之间的转换,要求学生举出类似的例子,原来物体的形态是能发生变化的。培养学生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这节课还有很多问题,仍在不断改进中。